中西医结合诊治肝癌一例-病案一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16开
来源:无锡市南长人民医院中外科、西外科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姓名:蔡××。男:42岁。江苏无锡人。职业教师。住号:75~1658。 (一)病史:患者经肝扫描。结果为右叶下缘有可疑小片状放射性稀疏,结合临床体征为肝癌可疑。建议剖腹探查肿块性质。在七五年九月十四日翌晨。患者右上腹剧痛,冷汗淋漓,而来院急诊。作剖腹抢救。手术所见,为血腹。抽出血液约2000毫升,右叶肝绝大部分呈灰白色,结节性癌变。大似鸡蛋,小似杨梅,呈葡萄球状。另向肾表面突出一手大。近右侧一处癌肿包膜破裂,手指大小一触出血。包膜下有花菜样癌肿。坏死组织溢出。嫩如豆腐。(取出部分送活检)。手术野所见网膜管邻近癌浸润。经用明胶涂饰复盖,间断丝线缝合后压迫止血。术后诊断:原发性肝癌(右叶)破裂出血。 附:1。无锡市三院病理报告。病理检验号75~901。肝活检:肝细胞肝性癌。2.上海肿瘤医院病理报告。病理检验号75~7384。肝活检:肝细胞性肝癌。 (二)组方分析: 1.患者在手术后五天。因全身衰弱。消瘦、食欲不振,烦燥失眠而请中医会诊。当时因咳嗽纳差,并伴见黄疸,即以化痰清热之法继以清化湿热扶正抗癌之剂。纳食逐见好转、黄疸渐退,苔腻见化。随即出现术后汗出淋漓。伴有低热。由原来腻苔转为少苔。并伴抽心,质红。同时大便溏薄之证较前有所好转。由原来溏便转为软便。就采用养阴柔肝之法。并用枫斗。西洋参煎汤代茶以养阴解渴。 2.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原则以辩证论治为主。做到既辩证又扶正抗癌。如汗出寒战加用防风。大便燥结加用全瓜萎。食欲不振加用于白术。胸闷外感加用苏叶梗。右胁胀痛加用小剂量柴胡、丝瓜络。在症状稳定的基础上,适当逐步参入清热抗癌药物如半枝莲、蛇舌草、蛇六谷、蜀羊泉、草河车之类。加入牡蛎、木瓜以软坚散结。对长期卧床。术后四肢肌肉无力加入首乌以补气血。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3.该病例先以湿热内蕴,舌苔油腻。先用清化湿热之法后,急转阴虚。苔少而舌质红绛。见有抽心。在用药上燥湿之剂宜慎用。因香燥药难免伤阴。促使肝阴亏耗。 (三)实验室检查:肝功能75年9月16号。凡登白氏直接阳性。胆红质2毫克。黄胆指数15单位。锌浊7单位。脑絮+强。谷丙128单位。锌浊度12单位。血常规:75年9月19日。红血球251万。血色素7.3克。白血球4800中性74%。淋巴23%。嗜酸性3%。生化:二氧化碳46.2 vō1%。钠300 mg%。钾4.0 mEg%。小便常规:76年9月14日。蛋白廿强,脓细胞极少,透明管型廿弱,颗粒管型+。大便常规:75年9月18日。黄稀、粘液状,浓细胞+弱。肠滴虫卌。肝功能:75年11月11日。凡登白氏直接阴性,胆红质0.3毫克。黄胆指数5单位。麝浊8单位。脑絮世。谷丙40以下,锌浊度16单位,总蛋白6.4克,白蛋白3.3克,球蛋白3.1克。小便常规:75年11月25日。阴性:肝功能:76年3月18日。凡蛋白氏直接阴性,黄胆指数5单位。胆红质0.4毫克,谷丙40以下。麝浊7单位。脑絮廿,锌浊度13单位,总蛋白7克,白蛋白4克,球蛋白3克。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08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