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甘化阴法”的临床运用和体会
年代:未知
医家:郑宗成
开本:16开
来源:建瓯县医院
印刷:铅印
“酸甘化阴法”是针对液耗津伤所生诸症而设的一种疗法。它属“八法”中补法的范当养胃阴为治疗原则。但肺为水之上源,人体气血阴津有赖肺气肃降,才能输注于五旺。阴者莫若甘寒,复酸味者,酸甘化阴也。这说明胃为水谷之海,气血阴津生化之源,养阴。这一疗法可以广泛应用多种温热病及内伤疾病表现为阴虚的证候。吴通说:“复胃肾气以生化,上升于肺,赖肺气运化,灌溉全身。同时,肺主行气,肾主纳气,上下阴阳《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古人认为,肾为先天真阴真阳之脏,阴津必借,肺主治节,势必影响人体气机的升降。“左肝右肺”正是此意。它是维持脾胃正常化相交,呼吸乃和,脾胃始得吸收、运化,阴津四布,五脏才可得以滋养。又因,肝主疏肝、肾之阴极其重要性,提供理论依据。从养阴药论,不外养肺胃之阴(西洋参、沙参、生,转输阴津的重要条件。依上而论,阴津亏损病证,当以养胃阴为主。对于滋助肺、连等)。临床实践滋补阴液,多从肺、胃、肝、肾四经入手。不过根据病情不同、各所侧麦冬、玉竹、元参、石斜等)和养肝肾之阴(生地、天冬、芍药、女贞、阿胶、龟板、早重。兹将本着中医“异病同治”原则,谈谈一些个人临床粗浅体会和认识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27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