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急下存阴”及其治验
年代:未知
医家:钟居联
开本:16开
来源:顺昌县医院
印刷:铅印
急下存阴是中医“八法”当中下法的一种治疗法则。下法有分为急下、缓下、润下、温下、峻下等,其目的是荡涤肠胃污下大便,逐邪从下而出,而使邪去正复的治疗方法。急下,就是一种快速的攻里方法,也叫寒下,用于泄热污火,适用于热性病的里热实证。存阴,就是由于热邪里盛消耗津液,而致阴液大伤造成亡阴现象,采用急下的方法。使热邪从下而出,邪热排除,使阴液得到恢复,所以叫做存阴。中医认为阴阳的消长,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破坏了动态平衡,就会出现病理现象,也就是阴阳偏盛的结果,就会出现阳盛则热或阴盛则寒的病理现象。在治疗疾病当中就必须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使其阴阳相对平衡,这是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中医说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阴病治阳、阳病治阳,虚则补之、实则污之等,就是调整阴阳使其平衡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急下存阴也就是治疗阳盛阴衰的法则,是用实则污之的方法,来纠正阳盛阴衰的理病现象。急下存阳,乃是中医治疗阳气亢旺,邪热织盛而致阳明燥结、气营两烯所造阴耗津遇(高热伤阴)的紧急措施。热性病的高热阶段,势必大量消耗机体大量津液,出现各种阳亢热盛的症状,伤寒论的阳明病府实症,湿热病的中焦病篇都有详细的记载。由于邪热里盛、蒸迫津液,胃肠燥结,悉化为火,危及营血,所以出现高热冲香,烦操不安,腹胀便秘,口唇爆裂,舌红营黄等一系列购热伤津,大有亡阴的危急病状。若不采取急下存阴的治疗法则,就会造成邪盛正衣,病情恶化的危险局面。本人在临床实践中遇见多例热盛伤阴的典型病人,采取果断措施,运用急下存阴的治疗法则,随证加减应变,皆能得到转危为安,疗效满意。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27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