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腹诊初探及临床应用-病案二
年代:未知
医家:阎英华
开本:16开
来源:
印刷:铅印
男25岁入院日期:1982年11月15日病史: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隐痛,初起多在白天出现,近半月隐痛多在后半夜出现。入院检查:血常规正常,大便见蛔虫卵及鞭虫卵,予“古旋米唑”驱虫,给予对症治疗后反复检大便未见虫卵,但脐周隐痛一直存在。请中医会诊。1982年11月20日脐周隐痛,痛有定时(发于夜间),时便溏,饮冷即发,胃纳尚可,小便正常,舌质稍红,苔白腻,脉弦细。查腹:腹直肌较紧张,腹皮拘急如有物牵拉,有压痛。尊循经旨,善达其变,用“甘以缓急”“酸甘化阴”等法参合施治,投用芍药甘草汤加味。因芍药酸苦,养营和血,甘草补中缓急,二药合用,酸甘化阴,阴复而筋有所养。合四逆散,陈皮等调理气机,则腹部拘急获解,腹痛愈。微感食后腹胀不舒,舌常,苔白腻,脉弦细等症。为病后脾胃气虚运化乏力,继原法结合健脾以助运化,调其善后,使患者情况好转,胃纳转佳,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