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病案一

年代:未知
医家:金子久
开本:16开
来源:浙江省中医研究所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积食伤脾,挟湿阻气,脾伤则运迟,湿胜则成泻,升降之机失司,清浊之气欠分。夫中焦主泌别清浊者,中焦脾胃既窒,不独清浊溷淆,而大肠小肠膀胱亦受其病。盖胃为六腑之总司,因小肠居于巨虚下廉,大肠居于巨虚上廉,此二穴皆在三里穴之下,故大肠小肠皆禀受其气,而膀胱之气化亦赖中气之运行,胃气不循常度,则六腑为之欠利。大肠不畅则里急后重,小肠不利则溲溺艰少,膀胱不司则少腹作胀,气乱于中,腹笥鸣动,患起浃旬,纳谷式微,乃津液虽未戕害,其真气已受孱伤,易曰:履端于始,序则不愆,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如环无端,主化万物。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行春夏之令,乃清阳为天者也,升已而降,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乃浊阴为地者也,设或升降乖违,不病而自病焉,求之于此,则知履端之义。顷诊脉象左右均得弦细,重按根基颇欠流利,舌根脱苔,中甚黄腻,腻为浊邪,黄为湿热,调治之道,未便偏补偏攻,攻则清气易陷,补则浊气易升,且溷浊为粘腻之性,最难骤然廓清,如再酿蒸,防成滞下,为今之计,当分清浊为上策,调行腑道为辅佐,务使清者升浊者降,则泄泻不治而自止,腑阳通脾气运则溷浊不攻而自罢。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85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