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匮肾气丸》

年代:未知
医家: 李文龙
开本:16开
来源:襄阳地区卫校中医教研组
印刷:铅印
出自: 《襄阳医药》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肾气丸-一方,源于仲景之《金匮要略》,后世称之为金匮肾气丸。此方问世, 为历代治疗肾病以及与肾相关的疾病,始出 一奇效良方其组方之精、意理之深,治病之广,效用之显,均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无不推崇。余就本方的组方意义、临床应用,加 减变化略谈一点肤浅认识,敢望微起有裨于医林同道之益。 (一)阴中求阳 益肾生气《金匮》肾气丸为温补肾阳之剂。主治 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身半以下常有冷 感,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脉虚软以及水 饮,湿脚气,消渴,水肿,泄泻等证。本方 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 皮、炮附子、桂枝(原方用桂枝,后多改用 肉桂)组成。方中桂附温补肾阳为主,六味 地黄丸滋补肾阴为辅佐,乃阴阳兼顾,阴中 求阳,益肾生气,温补肾阳之总方。 由于阴阳互为根本,彼此相互依存,无 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阴阳互 化,生生不息,以它相对的平衡协调,维持 着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肾为先天之本,水 火之宅,阴阳之根,肾精化生肾气,是由肾 阳蒸化肾阴而产生的,所以,肾气本身就包 含着肾阴肾阳两个方面,而肾阴和肾阳在人 体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机体阴 阳的动态平衡, 就有助于整体的 “阴平阳 秘,精神乃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若因素体虚弱或年老久病, 或房劳过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70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