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糖尿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指导
年代:未知
医家:魏稼,谌剑飞
开本:16开
来源:南昌市第一医院内科内分泌组
印刷:铅印
在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DM)的作用机理中,为了提高其临床疗效,我们对其中20例DM患者进行了针刺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现代针灸研究证明,针刺对冠心病、脑血管病及高血脂症有肯定疗效,对其血液流变学改变也有较好的作用(?。本观察表明针刺对DM的血粘度异常同样可以获得明显的好转。这种好转,我们认为与针刺能降低血糖(治疗前后差数均值为89.09mg/d1,(0.001)和血脂(高胆固醇组治疗前后差数均值为41.7jmg/dlp(0.05,高三确酸甘油脂治疗前后差数均值为49.38mg/dl,D0.02)有关(单纯针刺组)。糖代谢素乱的趋于纠正,无疑会使脂类代谢失衡明显改善,从而降低血浆的粘带性。诚然,这种情况与饮食调节也密切相关。此外,对于微循环灌注障碍,针刺有其独到之处。本文单纯针刺组全血粘度治后明显下降的现象表明,针刺作用手微血管病变不只是局限于血管、神经及活性物质的生化变化,同时它还具有较好的促进细胞解聚及降低血液粘带性效能。事实上,针刺对DM的血管病变是相当复杂的。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不少DM并发心绞痛、脑血管控李甚至是脑模塞的病例,在与其作针刺治疗时,均可获得不同程度的好转。心电图、脑血流图的治疗后复查提示,针刺能改善其动脉血管弹性,使其紧张度下降、血管护张、血流量增加,从而达到了“活血化”、“通经活络”的目的。血液粘稠度和血液的有形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压积)有密切的关系。血球压积为40%时,全血粘度剧增。本组红血球压积单纯针刺组为43.14%,针药合治组为42.69%,经治疗后均获显著性改善(p0.05)。作为反映细胞聚集性的重要指标血沉及血沉方程k值(排除了血球压积对血沉的影响,是一更客观反映血沉的指标),单纯针刺组治疗前后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针药合治组似较前者为次,然经统计学处理二者亚无显著性差异(D>0.05)。针刺对于红血球压积、血沉及血沉方程K值的效果表明,DM者血的浓稠性和聚集住的改变,对于其疏通气血、改善组织和血液供应以及进一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十分有利。血液流变性改变还与血液中凝血系统和纤维旦白原降解系统间的动态平衡有关,即血凝纤溶动态平衡。血浆纤维且白原和凝血酶原是反应血液凝固性和纤溶活性的二个重要指标,本文单纯针刺组虽治疗前后上述二种参数均有所改善,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而针药合治组治疗前后比较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70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