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痹证治疗的初步探讨-病案一
年代:未知
医家:王超,刘高丽
开本:16开
来源: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中心医院、中原电梯厂职工医院
印刷:铅印
宋xx,男,十一岁,学生。河南方城县博望乡人。九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初诊,其父代诉:下肢间隙性烧灼样疼痛六年余。六年前无明显诱因首次发作,从臀部左侧开始疼痛向下走窜至左小腿、左足部,致使整条左腿呈火烧样灼痛,持续半小时左右。以后每数月疼痛发生一次,均为左臀部从上向下及足烧灼样窜痛。近一年来,疼痛明显加剧。右下肢亦从臀部开始,自上而下烧灼样窜痛。双下肢同时作痛,每十日左右发病一次。发病时下肢功能受限,不能行走,疼痛难忍,大哭大叫,持续半小时至一小时后,可自行缓解。发病与气候变化无关,昼夜均可发病,以夜间发病次数为多,影响睡眠,整日精神萎靡不振,身困乏力,学业成绩欠佳。其父曾带他在本地数所医院多次中西药物治疗(用药不详)无效,故来本院治疗。查患儿面黄肌瘦,双下肢发育对称,骨骼,肌肉、皮肤无异常发现,下肢肌肉瘦削同全身消瘦状况相符合。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象沉涩。血常规检查:血色素120/L、红细胞4.0×102儿、白细胞8.6~10L、中性0.62%、淋巴0.38%。血沉9mm/h。抗链球菌溶血索“0”测定:阴性、中医诊断:痹证。治拟祛风通络,活血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