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针治疗口腔粘膜溃疡
年代:未知
医家:叶廷珖,苗兰卿
开本:16开
来源:兰州医学院附属一院口腔科
印刷:铅印
应用激光照射经络穴位,以光代针代灸,从而对生物组织产生刺激作用与热作用,进行治疗疾病的方法,叫做激光针灸,简称光针或光炙。我们近来应用光针治疗十多种疾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光针对口腔粘膜溃疡的疗效较为显着,特将治疗该病的十六例疗效观察分析报告如下:一、病例分析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成年15例,儿童1例。溃疡部位:上唇2例,下唇7例,上下唇1例,颊部3例,上唇及颊部1例,舌部一例,颊部及舌部1例。溃疡数目:最少一个,最多6个。溃疡大小:一般为黄豆大小,也有小如绿豆或大如蚕豆者。发病时间:一般为1~14天,其中有两例在一年以上。治疗次数:1次~4例,2次~3例,3次~5例,4次~2例,6次~1例,8次~1例。二、治疗方法光针的光源选用氦氖激光器,所发激光波长6328A°连续波,呈红色光,输出功率4~8mw,用原光束直接照射阿是穴(溃疡局部),距离20~40厘米。每个溃疡面照射4~5分钟。三、治疗效果13例痊愈(溃疡愈合,疼痛消失)。另3例经两次治疗,溃疡缩小变平,其中2例疼痛减轻,1例疼痛消失,以后未再来继续治疗。因地址欠详,未能追踪。四、典型病例1.张××,男,成年,公社社员。20年前下唇发生溃疡,未经治疗,三、四月后自愈。以后经常复发,每于春秋两季较为严重,经多种治疗未愈。近三年病情加重,说话、进食、洗面均感剧痛,有时在睡眠中痛醒,遂来我院口腔科治疗,当时疑为唇癌,作脱落细胞检查,未找到癌细胞。查血W.B.C.11400/立方毫米,分类:中性74,淋巴24,嗜酸2。检视患者整个下唇红部糜烂感染,自诉疼痛剧烈。诊断为慢性唇炎(糜烂型),给维生素B1、B2、C及强的松等,外用强的松软膏及0.1%利凡诺湿敷,经一个多月治疗,下唇两侧近口角处及正中偏左侧,尚有溃疡三处糜烂不愈,改用光针治疗两次,疼痛大减。第四次照射后,溃疡面缩小变平,疼痛完全消失。第六次照射后,溃疡愈合,表面平整光滑,组织恢复正常。复查血象:W.B.C.8500/立方毫米,分类正常。2.吕××,女,成年。三年前在上唇或下唇发生溃疡,此后每次在月经来潮之前出现口腔溃疡,数日后行经,呈周期性发作。溃疡部位不定,愈后无瘢痕,发病持续时间十多天好转,经服强的松、维生素等药物后,痊愈较快。近来下唇右侧又出现黄豆大溃疡,经光针治疗一次,疼痛消失,溃疡愈合,第二次月经来潮时,周期性溃疡未再复发。远期疗效,仍在继续观察。五、体会1.光针一般多采用毫瓦级的小功率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照射穴位进行治疗。照射时患者无任何不适的感觉,没有疼痛,绝对无菌,免除了消毒的麻烦。除照射眼部要慎重外,身体其他任何部位组织都可进行照射,不会发生象针刺那样偶然的意外,如滞针、断针以及刺伤脏器等事故。因此,光针疗法深受病员的欢迎,更为一般畏针的老人、妇女、儿童以及对针刺过敏的患者所乐于接受。2.小功率氦氖激光治疗口腔粘膜溃疡,可以缩短病程,止痛效果特好,治愈率高,其机理尚不太清楚,初步认为可能是粘膜较人体其他部位皮肤菲薄,激光透入较多较深有一定关系。由于激光对有机体的主要作用有热效应、光效应、压力效应和电磁场效应等,这些效应综合起来,刺激经络穴位既能起局部作用,又能起全身作用,可以达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增进血液循环、改变组织缺氧状态,从而较快地达到消炎止痛作用。从光针的临床治疗某些疾病效果来看,激光对人体的生物学效应,可能是增加白血球吞噬细胞指数,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或在体内直接抑制杀灭细菌,从而控制感染、消除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