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病辨证分型治疗
年代:未知
医家:马仲达
开本:16开
来源:兰州医学院
印刷:铅印
溃疡病是现代医学的病名,相当于祖国医学所称的“胃脘痛”的范围。胃脘是指上腹部,胃脘痛是指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除溃疡病外,还包括其它许多疾病,因此,只能说溃疡病属于胃脘痛的范围,而不能说溃疡病即等于中医的胃脘痛,也不能说中医的胃脘痛即等于现代医学的溃疡病。祖国医学认为:饮食不节、情志不舒、气候变化、体质虚弱等因素,是引起本病发生的重要病因。《内经·痹论》中提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东垣十书》中提到:“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医学正传》中提到:“胃脘痛者,多为纵欲口腹,喜食辛辣,恣服热洒、煎缚……等”。以上论述,都是说明饮食不节对本病发病的关系。忧思脑怒,情志不舒,使肝气失调,肝气横逆,侵犯脾胃,脾胃气机阻滞,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胃失和降,最后发生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所谓“病从思虑而得”,即指此而言。气候变化,感受寒邪,常可诱发本病或使疼痛加重,这种观点和现代医学认为寒冷季节,机体抵抗力降低,成为诱发溃疡病的条件之一的看法相吻合。溃疡病患者阳虚体质者较多,阳虚易使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如过食生冷,外感风寒病邪,或过于劳累,都可能诱发本病。这些因素之所以能诱发本病,是与平素体质虚弱,特别是脾胃虚弱有密切关系。本病的病灶虽然在胃或十二指肠,但胃与脾有表里关系,脾与肝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本病与脾、胃、肝三脏腑的关系密切。现代医学关于溃胃病的发病原因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先后提出了创伤学说、血管学说、胃炎学说、消化学说、组织中毒学说、维生素C缺乏学说、神经反射学说、乙酰胆硷作用、胃泌素作用、内分泌说、皮层内脏学说、胆汁返流学说……等等,但是还没有一种完整园满的理论。对溃疡病的治疗,国外有许多新药介绍,如抗胃泌素药——乙氧连氮;保护胃粘膜药——生胃酮;增加胃排空药——灭吐灵;碳酸酐酶抑制剂——醋唑磺胺;H2受体拮抗剂——甲青咪胺等。这些药物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都是从某一个机制出发,缺乏整体性,且价昂、付作用多、停药后易复发。在国内采用中医中药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疗,近年来已逐渐为医务工作者所重视。中医对溃疡病的治疗,是从病人整体出发,通过“四诊”,收集病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应用“八纲”、“脏腑”,结合病因,加以综合归纳,进行分析辨别,这就是“辨证”,然后根据辨证,定出治疗原则,选药处方,就是“辨证论治”。我们对溃疡病采用中西医结合分型治疗,也就是对胃脘痛的患者,借助X线、胃镜、实验室等现代医学的检查方法,在明确诊断是溃疡病的基础上,再按中医传统的辨证方法,将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结合起来,进行诊断、分型与治疗。一九七七年我们通过观察500多例胃脘痛的病例,其中经X线胃肠钡餐透视或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200例,辨证分型的结果:脾胃虚寒型77例,肝胃不和型16例,脾虚肝郁型107例,见表1。表1溃疡病和分型(200例)脾胃虚寒肝胃不和脾虚肝郁合计例%例%例%例%胃溃疡1224.548.23367.34924.5十二指肠溃疡6243.4128.46948.214371.5复合性溃疡337.5562.584.0合计7738.516.810753.5200100.0我们连续观察两个月以上的60例中,脾胃虚寒型18例,转化为脾虚肝郁型4例;肝胃不和型16例,转化为脾虚肝郁型2例;脾虚肝郁型26例,转化为脾胃虚寒型1例,转化为肝胃不和型5例。初步看出型与型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但80%的病例保持了型的相对稳定性。我们还观察了60例住院溃疡病人的基础体温、基础脉搏、颈动脉窦反射、眼心反射、立卧反射、卧立反射、坐卧血压测定等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者占多数,交感神经兴奋性占优势者较少。在治疗措施上,对脾胃虚寒型、肝胃不和型、脾虚肝郁型,分别采用温中健脾、舒肝和胃、健脾舒肝等治疗原则,选药处方,组成溃疡方剂Ⅰ、Ⅱ、Ⅱ号,同时应用谷维素、维生素U等西药,以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和促进溃疡愈合。各型病人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均可合并不同程度的出血,这种出血是由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灶所产生的上消化道出血,有的人将此种情况列为血瘀型。我们认为呕血、便血是溃疡病人的合并症,通常经过适当地治疗、护理之后,出血多行停止,因此,我们把它看作是各型的兼证,而没有另立一型。合并出血的病人,采用止血散治疗,一般在服药后3~5天内出血停止,大便潜血转为阴性,然后再按辨证分型治疗。通过一年多来的临床实践,拟订出溃疡病中西医结合诊断分型治疗方案如下表:一九七八年在本院药剂科的协作下,对中药方剂进行了剂型改革,由原汤剂改制为冲剂,进一步做临床治疗观察,以四周为一个疗程,凡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大便潜血试验阴性,X线或胃镜复查溃疡愈合者为近期治愈;凡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大便潜血试验阴性,X线或胃镜复查溃疡明显缩小者为显效;凡临床主要症状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