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疗银屑病42例观察
年代:未知
医家:尹效忠,石仁琳,杨伟然,王志恒
开本:16开
来源:兰州医学院附属一院皮肤科
印刷:铅印
银屑病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目前病因不明,易于复发尚无特效疗法。我科自1974年以来采用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银屑病,获得较好效果,现将资料比较完整的42例分析报告于后。临床分析一、一般分析:42例中住院治疗者31例,门诊治疗者11例,按单纯中医中药治疗者20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者22例分为两组观察。纯中医组男性11例女性9例,中西医组22例全为男性患者,此因我科初收治银屑病时只有男床尚无女床,故性别间差别不能代表自然发病率。两组病例中均以青壮年(15~49岁)占最多数:计中医组12例(即12/20,占60%),中西医组计20例(即20/22,占90.9%)。50岁以上病例最少,每组各2例。14岁以下的所谓儿童型银屑病在中医组中居次计6例(即6/20,占30%),而中西医组却无一例。二、诊断分型:42例中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者41例,银屑病性红皮症1例。对于寻常性银屑病根据我们多年来临诊工作中体会,采用发病期与皮损形态相结合的诊断分型方法分为发展期点滴型、发展期溷合型(以点滴为主,加杂少量斑片损害),稳定期溷合型(以斑块为主,加杂少量点滴皮损)及稳定期斑块型四型,这有利于观察分析疗效。两组中各型病例之分布,见表1。表1两组病例分型银屑病性发展点滴发展溷合稳定溷合稳定斑块合计红皮症例数114520纯中医组%552025100例数81012122中西医组%38.145.454.549.094.54100由表1可见,两组病例中单纯中医组以发展期点滴型为最多,中西医组则以发展期溷合型为多,发展期点滴型次之,此在判断疗效时应予重视。三、病程与既往治疗情况:见表2。表2两组病例的病程及既往治疗情况病程既往治疗6个月内7~12月1~5年6年以上合计曾治初治例数105520128纯中医组%506040例数1135320193中西医组%5086.3613.66由表2可见,我们两组病例的病程以半年内者居多数,最短1例发病仅10天,最长1例发病已20年。病程长短与疗效间有无关系应予注意。两组中绝大多数曾接受过多种方法的反复治疗,其中包括胎盘组织液、争光霉素、白血宁及氨甲喋呤等单独治疗或配合治疗无效者及复发者。四、化验检查:42例中检验白细胞总数与分类者31例,全部正常。32例作了尿常规检查也均正常。抗“0”测定12例中3例超过1:600,11例作了血沉测定均在正常范围。例青少年伴有慢性扁桃腺炎作咽拭子培养者5例,其中2例分离培养出甲型链球菌。15例作了肝功检查,其中1例谷丙转氨酶升高(500单位),此例两月前曾服氨甲喋呤,余14例均正常。6例作了补体总量测定,其中2例发展期病人低于正常。治疗结果一、治疗方法:(一)内服中药:不论中医或中西医组均按病期病型给服中药:1.发展期两型(血热型)的治则以清热、凉血、活血祉风为主,我们常用的方剂为:生槐花30克、白茅根30克、丹参15克、当归9克、刺蒺藜15克、防风9克、草藓15克、白藓皮15克、补骨脂30克(简称银I号)。上方可结合病例辨证调整,如热盛者可加栀子或黄岑,夹杂湿邪者加土茯苓或茵陈,风盛者加秦艽或乌梢蛇,血瘀者可加红花。鉴于重用清热之剂每易引起脾肾虚寒,导致冷泻、便数之弊,故本方中均加用补骨脂以温阳防泄。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补骨脂为光敏活性药物,可抑制表皮细胞去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进而抑制银屑病患部增快的表皮细胞转换期,故用于治疗银屑病。2.稳定期两型(血燥型)的治则以养血润肤、活血搜风为主,我们选用方剂:鸡血藤30克、当归15克、生地12克、山药15克、红花9克、威灵仙15克、乌梢蛇9克(简称银Ⅱ号)。上方中脾虚者加补骨脂、痒感明显者加白藓皮或地肤子。上列各方剂不论银I或银Ⅱ号,服法每日均一剂,煎服两次。儿童剂量可酌减。中西医组除内服中药加用维生素B12或胎盘组织液任一种肌注,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常规用量以20~30次为一疗程。(二)外用药膏:1.纯中医组发展期两型,用清热祛风止痒剂为主的药膏:黄柏15克、苦参30克、苍耳子15克(均碾成细粉)、凡士林200克调配成膏(浓度约30%,简称银1号膏),每日外涂一次。稳定期两型,用活血祛瘀止痒固皮之剂为主的药膏,配方为:全蝎3克、当归30克、红花60克、血竭60克、儿茶60克、乳香60克、没药60克,用凡士林1,000克调配成膏(浓度约33%,简称银Ⅱ号),每日外涂一次。2.中西医组外用药可根据病期病型分别采用5~10%硼酸软膏及2.5~5~10%白降汞软膏,一般均每日涂药一次。二、疗效判断:(一)临床痊愈:皮损消退,症状消失,仅遗留色素脱失或色素沉着斑。(二)显着好转:皮损消退在80%以上,症状消失或减轻。(三)好转:皮损消退在50%以上或斑块明显吸收变薄。(四)无效:经正规治疗一月皮损与症状同疗前无变化。三、疗效观察:我们治疗的两组42例全部有效,见表3。两组42例中痊愈者共计14例(平均痊愈率33.3%)。分组观察则痊愈率以中医组为高,计20例中有9例,占45%。表342例患者的疗效痊愈显着好转好转合计例数9.6520中医组%453025100例数512522中西医组%22.7254.5422.72100中西医组痊愈率虽低于中医组,但显着好转者占54.54%。另外,我们观察到治疗有效期也以中医组为短,服药30天以内收效者12例,占60%,其中9例服药7~8天时即开始见效。中西医组治疗期较长,需连续治疗两月以上至三个月始达到一定疗效者15例,占68.18%,且开始见效期也多延迟到用药的第11~20天。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到明显的付作用,仅5例有轻度腹泻,停服中药或调整方剂后即渐好转。四、疗效复查:我们对两组中痊愈的14例进行了疗后复查。中医组痊愈的9例中1例在出院后三个月复发,1例在八个月时复发,另7例中已观察二年未复发者4例,观察三年未复发者3例。中西医组痊愈的5例中,1例于出院后六个月复发,1例七个月复发,另3例已观察三年未见复发,两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五、典型病例:(一)吕某,男性,43岁,发病已16年,头皮分币大或甲片大斑片,背部、肘后及下肢儿掌大或银币大红斑鳞屑性斑片,皮损较厚。血尿常规正常,抗“O”1:1200,血沉及补体总量正常范围。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稳定期斑块型,经服银I号中药34天并兼用银Ⅱ号药膏皮损完全消退,仅遗留色素脱失斑。痊愈出院后8个月复发。(二)姚某,女性,12岁,发病一月余。头面部、上肢侧伸、背部、腹部及小腿布满点状及扁豆大鳞屑性皮损,双侧扁桃腺Ⅱ°大,抗“O”1:800,余正常。诊断为银屑病发展期点滴型。给服中药银I号,服十余天时头面及躯干部皮损开始消退,继服至28天时周身皮损完全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斑,观察三年未见复发。讨论一、我们报告的两组42例病人,经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均获比较满意的疗效,治愈率以中医组为高,计20例中9例治愈(占45%)。我们的两组病例除病程大致相等外,中医组儿童型病例比中西医组为多,且处于活动状态的发展期点滴型病例也多,所以中医组治愈率高,且治疗期短,半数以上病例在一月内治愈。两组中稳定期溷合型与斑块型虽亦获得较好疗效,但疗期较长,多数在2月以上。二、国外与国内报导目前银屑病的治疗以8一甲氧补骨脂素加黑光照射治疗的效果最好,但需一定的设备条件且付作用较多,而中医与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疗效仅次于此疗法而不低于国内报导的其他疗法,且简便易行,便于推广,是其优点。三、中医组的治愈率较中西医组为高,还可能与我们采用中药药膏有关。四、两组病例既往曾行多种治疗而疗效不着或易于复发者,继续使用中医疗法后仍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这是中医与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优点。五、两组中治疗痊愈的患者仍有一定的复发率,住院患者中复发期最短者三个月,较长的有观察已三年尚未复发。门诊所观察的病例复发者似较多些,此有待于今后总结提高以减少复发。六、在两组的治疗过程中除在早期观察的5例中曾出现轻度腹泻外未发现其他付作用,这是中医中药的又一优点。后在方剂中加用补骨脂素很少再发生大便溏泻了,且疗效较早期观察者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