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
年代:未知
医家:马龙伯
开本:未知
来源:
印刷:铅印
王某 女 44岁 1960年4月19日初诊 主诉:本月5日因爱人从城墙摔下昏厥、闻讯大惊,心 中暴急,阴道出血,大下不止,顺腿直流而不能动,头晕心 悸,四肢发麻,有时昏迷。次日血虽较少,仍流粉水,由14 日又因受凉,下午即发烧发冷,恶心头疼,胸胁苦满,小便 色红,下血又多,色鲜赤,现仍不净,动辄量多。每日下午 一时许,其病必发、寒热往来,头痛呕恶,心慌烦躁,直至 深夜三时以后,始渐转轻,一周以来,天天如此。去北京市 某医院已6次,服药打针,全未见效。以往体健无病,一切 正常。 诊察所见:脉息弦细而数,110次/分,苔薄白。面色淡 黄,口唇发白。体温38.4℃,血压110/60毫米汞柱,血象: 血色素6.5克,红细胞390万,白细胞3800。 病情分析:大惊大恐卒然来临,惊则气乱,恐则气下, 血必由之,遂走而崩。恐则脾气乘之,惊则心无所倚,神无 所归,虑无所定,故血下如倾如泻,心悸头晕,时而昏迷。 四肢发麻,血虚不濡也,下流粉水、津液伤耗也。夫人之七 情过极,必动五志之火,五志火亢,复感新邪,火邪相搏, 迫血又下,其邪乘虚,热入血室,寒热头痛,胸胁苦满、恶 心呕逆、随之出现。其上午安常、下午发病者,盖以卫气昼 行于阳不与阴争,夜行于阴,与邪相搏,使之然也。脉证合 参,血已虚而肝气郁,热弥盛而气较衰,并且出血过多,导 致贫血,表邪未解,发热不除。 治疗方法:血虚已甚,内热鹏张,情志未平,表邪未解, 所幸热入血室证犹未深,而未出现谵语,出血量已不多,而 势亦已不急,亟予治以澄源之法。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80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