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疗甲亢25例体会
年代:未知
医家:王岩华
开本:16开
来源:大连市中医医院
印刷:铅印
笔者对25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进行中医中药治疗,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5例,男11例,女14例。年令16至54岁,其中16-30岁9例,31-40岁11例,41岁—50岁5例。病例来源:初诊病人,服他巴唑,甲状腺素等治疗好转后又复发者,服他巴唑,甲状腺素治疗效果不好者。临床表现:具有多汗、食亢、易饿、倦怠、心悸、怕热等症状15例,具有头晕、腹泻、手足心潮湿5例。甲状腺肿大者18例,突眼者11例,正常8例。心率70—80次/分5例,80-100次/分者18例,100次/分以上者2例。25例中做基础代谢测定20例,做T:T,测定83例。基础代谢率均高于+30%以上,T2高于正常18例,正常7例,Tn值均高于正常。分型与治疗1、痰气郁结型:胸闷不适,喉头堵塞感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治法:燥湿化痰,行气散结。方药:海藻30g,昆布30g,夏枯草15g,香附15g,陈皮15g,茯苓15g,炒枳壳10g,郁金10g,丹参15g。2、阴虚阳亢型:心烦易怒,头晕目眩,心悸多汗,食亢易饿,失眠多梦,肢体震颤,口渴多饮,舌红苔黄,脉弦数或细数。治法:滋阴清热,平肝潜阳方药:生地15g,麦冬10g,天冬10g,玄参10g,当归15g,茯苓10g,远志10g,知母10g,柏子仁10g,草枣仁10g,鳖甲10g,柴胡15g,龙骨25g。3、肝郁心热型:胸闷胁痛,神志不畅,心烦失眠,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法:疏肝理气,清心安神。方药:柴胡15g,炒栀子10g,丹皮15g,赤芍10g,当归10g,茯神10g,生地15g,朱砂1.5g,甘草10g。治疗结果:1、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基础代谢率和T3T4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基础代谢率正常,T。T4值下降者。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基础代谢率及T2T值均下降者。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基研代谢率及T3、T4无变化。2、疗效分析:服药2个月内,大多数病人的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甚至消失,心率减慢,基础代谢和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病情轻者三周有明显改善,重者2个月甚至3个月见好转,有一例无变化。典型病例刘某,女,21岁,未婚,8个月前以多食易饿,心悸不宁,多汗,口渴,消瘦,于大连医学院做基础代谢率为+65%,T。正常,T.260ug/ml,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服他巴唑及甲状腺素片好转半年,近2个月来症状复发,检查发现消瘦外观,双目轻度外突,甲状腺轻度肿大,血管杂音明显,心率120次/分,心尖PI级收缩期杂音,腹平软,肝脾未及,神经系统正常,舌质红,苔黄。按阴虚阳亢施治,2个月后症状缓解,甲状腺变小,体重增加,基础代谢率下降10%,T恢复正常。小结祖国医学将甲亢归属于瘿瘤的范畴。本病主要是气郁、痰阻、热结。是与心脾肝肾功能失调所致,属实者多为肝郁化热,疾热郁结;属虚者多为心肝肾阴虚,故临床上分。痰气郁结型,阴虚阳亢型,肝郁心热型,治疗以疏肝理气,滋阴潜阳,清热泻火化痰,软坚散结,于临床上对于痰气郁结,阴虚阳亢型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