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治疗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9例报告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16开
来源:大连市中医医院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秦履成黄雅君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是危重急腹症之一。发病急临床表现凶险,治疗棘手死亡率高。本科于86~90年收治九例手术治疗,报导如下:一、诊断标准:濒死性疼痛或伴休克,含腹膜炎,腹穿血性腹水,血、尿、腹水淀粉酶升高。放射线检查,“B”超检查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二、临床资料:9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7例,年令45~74岁,平均6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6小时,平均为13小时,发病至手术时间16~72小时,平均为13小时。既往有胆道疾患4例,急性胰腺炎2例,可疑甲亢1例,原因不明者2例。按RusQh11项指标评定本组9例均有三项以上指标阳性。术前补液量3000~5000ml,24小时补液量5000~10000ml。术前胸腹透,全部显示肺底盘状不张,部份有胸腔积液,肾和横结肠胀气,术中所见:血性腹水500~2000ml,腹膜散布皂化结节,胰腺和腹膜后张力大充满血性液,4例腹膜后脂肪呈泥样坏死,大网膜结肠系带厚似板状,胰腺广泛坏死9例,斑片状坏死7例,坏死无明显节段性,胰表小动脉呈透明样变血栓形成。术式:2例单纯被膜切开,坏死清除引流,4例胆囊切除总胆管切开取石,坏死灶清除,头体尾引流腹腔引流,王造瘘。五例网腹束开放引流,坏死灶清除,一侧网腹束开放引流,坏死灶清除,三造瘘术。术后并发症;肺内感染9例,胰圈脓肿败血症4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胰瘘2例,高血糖8例,胰性脑病6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33.3%,一例胆源性胰腺炎术后自动出院后死亡。三、讨论:本文9例胰外浸润严重,大量体液丢失。体克4例占44.4%,与毛氏报导40~60%相符。肤胫肠壁肠腔内和腹膜后体液丢失量相当大,故术前术中和术后及时补充液体量非常重要,失液量很难估计,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边补边观察这一原则。正确掌握补液速度和量是抢救治疗关键性问题之一。本文4例胆源性胰腺炎均死亡,既往反复发病多次住院,术中见胆道多部位结石,肝脏、胆汁淤积不同程度硬化,死于严重周身感染多脏器衰竭。及时治疗胆道疾病对防止本病有重要意义。据吴氏报导胰腺坏死活动期为7天左右。经过本文3例网膜囊开放引流术观察,虽然术中彻底清除了坏死组织,术后仍有新坏死组织形成,经本文观察腺体坏死组织脱落高率期在术后10~15天左右,最大一块坏死组织沉重达50克。我们体会网膜束开放引流术优点术后直视下观察腺体病理变化动态,引流通畅坏死组织能及时清除,对防止胰周感染和脓肿形成有重要作用,术后每隔3—5天清创一次,经6—7次清创切口基本愈合,共中②例并发胰瘘3个月内愈合,其中1例网膜囊开放引流和三造瘘术后未发生胰痿62天痊愈出院。我们认为术后大量冲洗引流,能否及时清除坏死组织防止胰周感染和脓肿形成的治疗作用值得怀疑。胰腺炎发病机理多数学者认为缺血等所致。本文术中发现胰腺区小动脉呈透明样变,管腔内血栓形成,腺体坏死和小动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5例并发胰性脑病,多在病情稳定临床检查好转期出现,精神失常定向力丧失,兴奋胡言乱语,经对症治疗无后遗症。四、小结:本文死亡率为33.3%,疗效尚满意。反复发病的胆道疾病及时手术治疗对防止本病有重要临床意义。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体液丢失量相当大对此往往估计不足,正确掌握补液速度和量是关键问题之一,网膜囊开放引流术引流通畅,坏死组织能够在直视下及时清除,是防止胰周感染脓肿形成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41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