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淀粉样变性继发肠套送一例报告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16开
来源:大连市中医医院
印刷:铅印
盲肠淀粉样变性继发肠套迭一例报告李少博秦履成我院于一九八七年七月收治一例盲肠淀粉样变性,继发肠套迭患者,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而治愈,报导如下:患者男,33岁,住院号44737,因无明显诱因之腹痛十余天,腹阵痛加重两天,恶心呕吐数次、腹胀、来诊当日晨排血性稀水便两次而住院。体检:T36.4℃,P:78次/分,BP:14.6/9.3KPa,腹部膨隆,阵痛时可见肠型蠕动浪,右肋下触及4×6Cm2肿块,边界清,质较硬,压痛阳性,无腹膜刺激症状,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可疑,肠音活跃,血白总分偏高,便潜血阳性,腹透见有梯形液平,结肠钡透,钡剂在肝曲部呈杯口状,加压不通过,并触到压痛性肿块,临床诊断:肠套迭伴不全肠梗阻。决定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有澹黄色渗出液。肝下肿块为小肠,盲肠、升结肠套迭所致,还纳后肠壁血运良好,继续查找套送原因,在盲肠外侧底部发现硬韧,显浸润性生长之扁平肿块,直经约4Cm,浆膜粗糙,肠系膜淋巴结不大,怀疑恶性肿瘤,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报告:肠粘膜溃疡,肌纤维组织淀粉样变性,伴炎性浆细胞浸润。讨论:成人肠套迭多为继发。本例由淀粉样变性继发之肠套迭在所查到的文献中尚未见报导。淀粉样变性(Dmyl10idgis)是一种少见的代谢性疾病,1842年由Rokifansky作了首次报导,关于淀粉样变性沉积物和发病机理,长期一直争论不休1859年Friedreich和Kekule首次对淀粉样变性沉积均作了化学分析,指出沉积物不是淀粉是蛋白,直到最近对沉积物进行电镜观察和化学分析,阐明了是蛋白质。一种是免疫球蛋白,另一种是非免疫性蛋白A。以loboeT、OssermanEF临床病理分类,分为四型、本例属于液类的W型,局限性,病变切除后予后良好,不影响寿命。本例术后进行全身系统性检查,未发现恶性肿瘤慢性炎症病,淀粉样变性可累及大肠和小肠,例如患Hodguins病併发淀粉样变性的患者,可以出现腹痛、腹胀、血性腹"泻,结肠在纤维窥镜下可见肠粘膜片状出血、水肿,粘膜脆弱,有灰色渗出液,有些患者在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突然便鲜血,窥镜检查可见粘膜溃疡,弥漫性红肿、水肿伴假性息肉、溃疡部位活检可见淀粉样变性,原发性周身性淀粉样变性可伴发急性溃疡性结肠炎,这种少见病例,往往是胃肠道和肺部广泛受累,予后不佳,存活期三至五年,若有肾病综合症者,予后更差,仅能存活一年。不论是原发性还是续发性淀粉样变性的患者,在治疗上、排除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刺激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有重要意义,经过治疗,淀粉样变性和沉积物可以消失。本病例既往有比较轻的肠炎病史,是体内慢性炎症病灶,盲肠淀粉样变性的病变可能与此有关,虽然发病后两次血性腹泻与绞窄性肠套迭有关,本例可以除外原发性周身性淀粉样变性和恶性肿瘤併发之肠道淀粉样变性的可能性,是由于慢性炎症继发之局限性淀粉样变性病灶切除后,予后乐观,但为了慎重,而对患者进行追综观察,至今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