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伤寒论》方辨治胃脘痈微机系统
年代:未知
医家:林红十,张岩
开本:16开
来源:大连市中医医院
印刷:铅印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较长,缠缩难愈,且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李寿山主任中医师遵照古训,博采众家之长以为本病可归属胃脘痈范畴。立意以痈论治。主任中医师李寿出行四医十余载,善用《伤寒论》法和方药治疗疾病,临床实践中,对胃脘痛运用经方化载治疗,疗效可靠,总效率达98%。中医学的理论和近代发展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之基本理论甚相吻合。中医的临床诊疗手段主要是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逻辑推理的。由于电子计算机所具有的逻辑判别能力,可如同人脑一样有识别、保存、再现和确认的本领,同时还具有运算速度快、存贮量大、计算精度高等特点,因此我们在总结整理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电脑来摸拟李寿山主任中医师辨证施治思维过程。依据统计学和模煳数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使用DOS高级BASIC、dASE(I/)等计算机语言,在IBMPC/XT及兼容机上调试成功。经双盲法测试106例,分型符合率97.22%,处方符合率达98%,体现了李老的诊疗思想。一、中医医理设计1、病机述要胃脘痛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证、伴有嗜杂、吐酸、嗳气、痞满等消化系统状。属于中医之胃脘痈范畴。李寿山主任中医师认为本病多由情志不畅,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或由脾胃素虚、饮食不节或劳伤太过,中气戕伤以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发生此病。病机当则之于肝、脾、胃三脏、2、辨治大法临证分为三型;(1)肝胃气郁型:症见①胃脘胀痛;②气冲胸胁;③得噫气矢气则舒;④遇郁怒发病和加重;⑤舌苔白薄;⑥脉弦。具有以上主证四项可判定为该型。治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四逆散加减。(2)脾胃虚寒型:主证①胃脘隐痛;②喜热喜按;③得食痛减;④遇冷加重和发病;⑤舌澹苔薄;⑥脉沉细缓。具备以上四项即可定为该型。治以健脾和胃,温中祛寒。小健中汤加减。(3)脾胃虚滞型:主证①胃脘饥痛;②得食稍缓,食后又痛;③脘腹痞满;④舌澹;⑤脉细。具备以上三项可定为该型,治以健脾和胃,益气导滞,理中汤加减。二、程序设计本系统是针对医辅检查已确诊了的胃十二指肠溃疡进行中医辨治。由此我们首先在主程序中设置了医辅检查。包括X线钡餐透视,胃镜和便潜血检查等,另外还设了中医穴检查项。针对李老对临床症候的辨证处理特点,结合我们对226例病案的回顾分析在程序中我们合并处理了一部分归为一类的临床症候。这样不仅可以减化程序加宽程序入口,而且可以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如因情志不畅发病和加重,这两个临床信息在决定该信息组合的属性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因此可归为一类处理。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提取特征信息。所谓特征信息就是对辨证分型有一定指导意义的临床信息,也就是原方案的主症(详见前)。抓住主症就在处理纷杂的临床信息中找到了纲,提纲携领便可轻松的进行对原临床信息组合的识别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判别。逻辑判别的目的有二:一是进一步检查所输入的临床信息中的特征对于决定该信息组合的归属够不够,也就是说够不够定性的,对于输入临床信息不足的,程序将以人机对话的形式提出问题;二是决定用药剂型。对于没有自觉症状但医辅检查阳性者可通过服成药治之。这样经过双重检查,可以充分保证输进程序中的临床信息确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并有足够的信息来满足辨证施治的需要。我们通过对226例病案的数理统计,结合李老的经验综合评定了每一型,每一特征信息的权系数,通过对随机出现的特征信息加数求和。算出该临床信息组合对某型的隶属度,根据拟然推理的原则决定该病人的临床信息归属。在兼证的处理上,首先根据李老在临床上的处理原则,将兼证群分解成兼证单元组,并将其可能出现的所有组合按轻重缓急指导处方中药和剂量的加减。系统主模块主要设置了输入临床信息,辨证分型,立法处方,打印输出等四大功能。具体包括:判别是否属于本程序的治疗;自动检查是否有足够的临床信息并能提示补充主证、辨证分型,辨证立方;加减处方;选择用药剂型,书写病案,开门诊处方;病人保留处方;开医嘱及根据病情和治疗要求开诊断书等多种功能。空白病志,使用说明书均为打印输出。在病案管理模块中,可完成对病案的存贮检索,复制及一般管理的排序。按药味,症候时间的统计分析等操作。本系统全部信息的输入均为汉字人机对话形式。全部输出均为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