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虫丸治疗原发性肝癌巨块10例临床观察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16开
来源:大连市中医医院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大黄蜃虫丸治疗原发性肝癌(巨块型)10例临床观察邵世祥原发性肝瘤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所见多属中晚期病例,笔者从1988年4月开始用中药大黄虔虫丸治疗原发性肝癌(巨块型)10例收到一定疗效,报告如下:~66~一、一般资料10例均为男性,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2岁。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肝脏肿大(9例),肝区疼痛(9例)、脾大(9例)腹水征阳性(5例)腹壁静脉怒张(5例)黄疸(5例)发热(5例)远处转移(3例)。二、诊断标准按从(1977年1月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作会议)拟定诊断标准,均为【—期晚期病例,诊断依据,临床体证加CT扫描,B超及免疫学检查证实,腹水中查到癌细胞。三、治疗方法大黄虚虫丸(蜜丸),5克重,每日2~3丸,黄酒送服,连服一个月以上,西药给予营养支持疗法。四、疗效观察1、肝脏较治疗前缩小1/以上,疼痛缓解,腹水消退,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2例。2、肝脏肿大较治疗前缩小或无变化,且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4例。3、肝脏肿大较治疗前增大,自觉症状稍有改变或无变化或生存期不足半年4例。典型病例:1、刘××,男,73岁,住院号46895。患者因右肺癌诊断于88年4月入院,治疗四个月后,经X片多次复查证实右肺脓疡收消失,除外肺癌诊断,但患者自觉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呈进行性,肝大肋下4cm,质硬,表面结节状。经CT扫描,B超检查,示肝内占位性病变,甲胎定量(AFP)为阳性,结合临床体证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巨块型)。予大黄虫丸治疗观察三个月,复查肝大回缩,甲胎转阴性,B超检查,肝右叶占位性病变不除外,自觉症状缓解,自理活动,于89年1月11日出院,出院后一年追访,仍生存。2、王××,男,62岁,干部,住院号87625。患者既往肝炎病史十五年,肝硬化病史五年,伴腹水两年,因腹胀加重一周,伴呕吐咖啡样内容物二次,于89年2月入院治疗,入院时情况消瘦明显,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一),腹水大量,腹壁静脉怒张,肝大右肋下2.5cm,质硬,表面结节状,脾大肋下2.5cm,B超检查,肝内占位性病变(腹腔腹水)深约15cm,CT扫描示:原发性肝癌,AFP:564mg/ml,黄疸临床30~320,诊断:原发性肝癌(巨块型),晚期:肝硬化并腹水。治疗计划,除西药支持疗法,对症治疗,给予大黄痰虫丸治疗一个月后复查,肝大较治疗前肋下缩小1cm,AFP下降300mg/ml,黄疸指数下降12,腹水消退,嗣后坚持服药三个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可自理活动,现治疗中。五、体会大黄广虫丸方剂来源于《金匮要略》,专治五痨虚极,形体羸瘦,腹满不能食等症,具有祛瘀生新兼有清除瘀热之功能,方中虫类药物较多,广虫、蛴螬、水蛭、虻虫为祛瘀血,活血通络之品,大黄、黄芩、生地、杏仁、芍药具有清热润燥的作用,桃仁、干漆亦有行血化瘀作用,甘草缓和诸药破除过勐药势。凡劳伤虚极,致瘀积,用大黄岛虫丸治疗观察确有肝脏回缩诸证缓解之效果,但因方中破血祛瘀之品较多,补虚扶正不足,虽有“去病即所以补虚”之说,终因晚期肝癌病人之本为虚极故若能在方中加入人参之类补益之品,当会有更好的效果。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41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