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胆子乳治疗恶性肿瘤30例疗效观察

年代:未知
医家:邵世祥
开本:16开
来源:大连市中医医院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我院应用鸦胆子乳治疗恶性肿瘤30例,临床收到了一定疗效,其中晚期消化道癌20例,临床收到了一定疗效,其中晚期消化道癌20例,肺癌脑转移4例,肺癌6例的临床观察,整理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在35—80岁之间,其中诊断食道癌6例,胃癌8例,大肠癌4例、肺癌6例,肝癌2例,肺癌脑转移4例,消化道癌的诊断均有钡餐造影,其中14例有病理诊断。肺癌及肺癌脑转移的诊断均经支气管镜的活检,X线胸片及脑CT扫描征实,其中一例颅脑手术病理诊断,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为临床体征加影象检查及免疫学检查证实。二、治疗方法1、药物,鸦胆子油乳由药物鸦胆子果实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制成的新型载体一油型静脉乳剂抗癌新药,沈阳药学院制药厂生产。2、用药:静脉滴注10—5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毫升,30日为一疗程,用药时间30—60日,剂量为900-2500毫升。3、治疗结果根据1978年常州全国抗癌药物研究协作会议抗肿瘤药物疗效应用标准评定。(张志义著,恶性肿瘤化学治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80)食道癌6例中,有效5例,无效1例,胃癌8例中,有效6例,无效2例,大肠癌4例中,有效3例,无效1例,肺癌6例,有效4例,无效2例,肺癌脑转移4例中,显效2例(系单用鸦胆子乳治疗观察),无效2例(在用药后六个月内死亡,系合用卡氮介治疗观察),肝癌2例,有效2例。典型病例患者董××,男50岁,住院号31922,×片号59750。患者因咳喘反复发作26年,加重伴痰中带血10天,于88年12月入院治疗,经X片检查发现右肺肿块约3.5×4.5cm2,其下有三个结性病灶,约1.5×1.5cm2-1.0×1.0cm2,因并发肺心病,不宜做纤维镜检,痰中查到可疑癌细胞。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界左右扩大,心率:96次/分,律齐,双肺可闻少量干鸣音,右肺呼吸音减弱,肝、脾未及,双下肢轻度浮肿,病理反射未引出,经多次会诊为右支气管肺癌,经鸦胆子乳治疗一个疗程后,右肺门肿块缩小约2.5×2.5cm2,其下三个结性病灶消失,临床证状亦明显改善,现住院治疗中。五、讨论鸦胆子乳治疗消化道癌疗效观察,此药对食道癌疗效较好,6例病人经给药后观察,临床表现及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及改善,进食增加,吞咽困难缓解,体重增加。X线钢餐造影较给药前病灶缩小,大肠癌效果次之,给药后病人自觉症状改善,疼痛减轻,无腹泻及便秘反应。胃癌效果较差,给药后病人症状无明显变化,部分病人反映恶心,食欲下降,X线钡餐造影复查病灶无变化。肺癌并发脑转移4例,鸦胆子乳静脉给药两周后,2例有效,其中1例加大剂量给药后病情明显好转稳定,经X线胸片复查,在肺肿块由给药前10×12cm2,缩小到6.5×5cm2,肿块缩小近1/2、脑CT扫描颅内转移灶缩小1/3。疗效显着。2例无效,后用卡氮介联合治疗。肺癌6例,有效4例,经鸦胆乳一个疗程治疗后,复查肺内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一例治疗前,肺门肿块约3.5×4.5cm2,目周围有三个约1.5×1.5cm2病灶,治疗后一年复查,右肺门肿物缩小为2.5×205cm.2肿块,其下三个病灶消失为显效。肝癌2例有效,以鸦胆子乳治疗观察,肝脏肿大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其中一例治疗三个月后复查肝脏回缩3.5cm,甲恰定量由100ng/ml,降为200ng/ml,生存期一年以上。鸦胆子乳静脉给药安全,大剂量给药30天后,肝、肾功能无异常变化,血象定期一周复查,亦未见异常改变,此药副作用少且轻,主要副作用是静脉滴注后发生静脉炎,如将该药加入生理盐水稀释后,可减少或避免发生,鸦胆子乳尤其在晚期衰弱病人不能耐受放化疗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产生疗效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41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