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补督固精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

年代:未知
医家:张秀亭
开本:16开
来源:大连市中医医院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方药组成:党参15~20克,黄芪15~30克,生地20~30克,山药30克,茯苓20~30克,芡实15~30克,白术15克,金樱子15~30克,复盆子15-30克,煅牡蛎30克,坤草20—30克,丹参15-25克。每日一剂,水煎200毫升,分早晚口服。忌生冷,辛辣咸物。调情志、防外感、节房事。适应症:督脉虚损,肾失固摄,证见腰膝酸软背症,小瘦短频,舌澹苔白,脉沉细。无明显寒热之象,无水肿或水肿不甚的慢性肾炎普通型、肾病型蛋白尿为主者。典型病例:于××,女,38岁干部,病史摘要:因腰痛,蛋白尿一年余来诊,患者于一年余前诱因不明而致腰痛,体倦乏力,头晕,无恶心,未吐,无发热,纳可,大便调,小瘦短频,在市某医院求治,经各项检查,诊断为慢性肾炎普通型,给予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查体:面色萎黄无虚浮,形体瘦弱,右侧肾区微叩击痛,双下肢轻度浮肿,舌澹苔薄白,脉象沉细。血压、血常规、肾功能、胆固醇、血浆蛋白均正常。尿常规:蛋白(++++),高倍视野红白细胞少量,颗粒管型(+),24小时尿蛋定量2.8克。辨证属督脉虚损、肾失固摄之慢性肾炎普通型。投上方连服14剂时,体力渐白增,双下肢浮肿消失,六脉有力,尿中蛋白(+++)。继续服前方30剂,渐见腰痛消失,小溲调,尿检蛋白(±~+)。为巩固疗效,改隔日1剂,再进15剂。一个月尿检六次蛋白均阴性。随访一年,科室正常工作,未再复发。体会:《类证治裁》“腰嵴腿足痛……脉来虚软少神,乃冲督经病。”《临证指南医案·虚劳门》载:“阴精下损,虚火上炎,嵴腰髀疼痛,髓空斯督带诸脉不用,法当填髓充液,”督脉循行于背嵴,虚损失养则腰膝酸软背痛,督脉络肾,虚损肾失固摄,精微下泄则小瘦短频,尿中蛋白大量流失,方中党参、黄芪性味甘而微温,入脾、肺经,有补督气,强身之功。《常用中药的药理和应用》载“黄芪对实验性肾炎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尤其在祛尿蛋白方面有一定作用。”《中医方药学》载:“二药合用,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有效。”生地黄味甘微苦、性寒,滋阴补肾。据现代医学研究本品含有地黄素甘露醇等成份,有利尿作用,山药味甘性温平缓,《神农本草经》载“主伤中,补虚赢,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现代医学研究山药含有蛋白质、糖类、钙、磷、铁及维生素A、B2、C等,对肾炎浮肿者最宜。复盆子性味甘酸、微温、入肝肾经,《本草备要》载“益肾脏而固精”。金樱子性味酸平,入肾、大肠经,功专固肾涩精,芡实味甘性平,入脾、肾经,有固涩肾气作用,合白术、加茯苓、煅牡蛎健脾渗湿、科水溶肿、补督益肾固精而治疗尿蛋白效佳。每加坤草、丹参活血利水以“去中阴~95~宛陈”。可消逐肾脏变态反应性炎症组织祛瘀亦可生新,对消除肾炎水肿,减少蛋白尿而日益受到重视。诸药平和,调理肺脾肾,合力共奏补督益肾、固精,活血祛瘀,利水、降尿蛋白之功,故使腰痛愈,水肿消失,蛋白尿转阴。本病多反复,治疗难度大,用药必对症,贵在坚持,守方随证化裁,方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如有明显浮肿、血尿、氮质血症者均不宜应用本方。在服药期间,因劳累或感冒等引起尿蛋白增加、症状加重时,应停本药,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更方辨证施治。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41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