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及其康复手法机理
年代:未知
医家:魏庆春
开本:16开
来源:大连市中医医院
印刷:铅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科门诊中最多见的病症,约占腰腿痛病人的50%以上。如何及早解除这些病人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一直是我们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不断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变化认识的基础上,摸索总结出一种新的分型,并针对各型采取适宜的手法,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同时对各种手法的机理进行了初探,现简介如下:一、临床的分型原则与基础(一)分型原则: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进行分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腰突症的全貌,指导临床治疗。这种新的分型原则是:1、以病理改变为基础,以症状、体征为依据。通过分型能够联想到症状与病理变化。如见到“痛痹型”腰突症就自然的联想到这个病人是以无菌性炎症和放射性疼为主,嵴柱无畸型,纤维环尚未完全破裂;看到“前曲型”便可联想到病人的腰部向前弯屈,腰椎后突,不能直腰,纤维环完全破裂,并向后内方突出;看到“中心型”便想到病人一定有双侧向,腿放射痛或马尾综合症,髓核向后突入椎管内。2、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方便,有利于早期确诊。例如,诊断为“痛痹型”者就必须排除造成无菌性炎症和放射疼的其它疾病如小关节增生、错位、腰椎滑脱等;如诊断为“前曲型”者就必须排除退型性嵴柱炎等。3、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治疗腰突症的手法有很多种,有了分型,就可以依据不同类型选用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二)临床分型的病理学基础;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根据纤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