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熄风定痉法治疗震颤麻痹综合症五例临床体会

年代:未知
医家:王丹阳
开本:16开
来源:大连市中医医院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震颤麻痹综合症属中医痉证范畴,《景岳全书·痉证》说:“凡属阴虚血少之辈不能养营筋脉,以致搐挛僵仆者,皆属此证。”“其病在筋脉”《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医学原理·痉门论》云“有气虚不能引导津血以养筋脉而致者;有因津血不足无以荣养筋脉而致者;虽有数因不同,其于津血有亏,无以滋荣经脉则一”。提出寒、湿、热、虚诸因及治法。几年来,用益气活血熄风定痉法治疗震颤麻痹综合症五例,体会如下:一、一般资料:男性三例,女性二例,年龄65岁至74岁。其中三例有高血压病史,一例有脑血栓形成病史,无家族遗传史及外伤史,病程超五年。二、主证:僵卧或呆坐少动,行走摇摆欲仆、神识呆滞,肢体麻木僵硬屈伸不利。四肢或头部抽动,舌蹇少言,多汗,面色魄白或痿黄,食少纳呆,舌淡暗瘀斑,脉沉细或涩。三、病因病机:痉证是以阴阳失调,阳动阴不濡而筋脉失养为主要病机的病证。病位在筋脉,与肝、脾、肾三脏有关。肝主筋藏血、司全身筋骨关节之屈伸。脾统血主肌肉四肢;肾藏精,为先天之本。病者皆为年老久病之人,气血双亏、肝肾不足、病久入络,瘀血内阻,血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虚风内动。四、治法方药:以益气活血熄风定痉之法,予补阳还五汤化裁治之:黄芪50g、当归50g、川芎5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全蝎5g、僵蚕5g、蜈蚣2条、甘草20g。口角流延加菖蒲、不寐加炒枣仁;痰多加桔红;肝肾不足加服杞菊地黄丸。五、治疗效果:治疗时间2—6个月;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表现为:震颤减轻,行动较前灵活,身体轻松感,可以在床上翻身,自己穿衣端碗,行走步距增大,转身较灵活;前屈姿势逐渐伸直,肌强直减低,精神较前振作,所服西药渐减量,三例停服西药。六、典型病例:1、姜国玉、男、72岁、海洋渔业公司退休工人。病程五年余,长期服安坦、间断服金刚烷胺,开始有效,后加重求治中医。往诊时所见:呆坐少动、表情呆滞,言语缓慢,行走前冲,肢体僵硬,屈伸不利,双手抽动,面端白,舌淡暗,脉沉细无力。血压15.9-18.5/8.0-12.0KPa。四诊合参,证属气血两虚,血瘀风动。投补阳还五汤化载益气活血,熄风定痉。先后治疗五个月,诸证好转。2、张淑英、女、65岁、退休工人。病程六年。曾服西药(不详)疗效不显。每遇劳累症状加重。1989年2月初就诊时证见:头部双手震颤,行走不稳,表情平淡,语言迟缓,四肢可屈伸,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血压21.3/12.0KPa,脉证合参,证属气血两虚、血瘀风动。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养血补气、熄风镇痉。方药:当归50g、黄芪50g、川芎15g、僵蚕15g、全蝎5g、蜈蚣3条、桃仁10g、红药10g、石决明25g、赤芍15g、炒枣仁15g、甘草10g。治疗二个月;诸证好转,停药后五个月。于1989年8月中旬因精神刺激病情复发,再次就诊。继用原方一个月。病情再次好转。六、体会:古人云:治病必求其本。此证为本虚标实,虚中夹实之证。虽见风动于外,然因气血不足,运血无力,血瘀脉络、致筋脉失养、肝风鼓动所致。治疗时须辨明虚实,切勿滥用镇潜熄风之品。若治标而轻视治本。必致气血复伤,阴津耗竭。根据王清任“久病久络”之论,采其益气活血之法,加以熄风定痉,收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之效。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41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