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

年代:未知
医家:曲乃路,王选圣
开本:16开
来源:大连市中医医院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案1邵某,女,40岁。诉患风心病10年,1年前出现心房纤颤,一直用地高辛维持。半月前,症状加重,出现恶心、呕吐、黄视、心房纤颤。以洋地黄中毒,风心病,心力衰竭之诊断急诊入院。经用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药物及利尿剂等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请中医会诊。刻下:呈重病容,面色皖白,大汗淋漓如洗,四肢末梢欠温,神志恍惚,颈静脉怒张,呼吸困难,端坐位,心悸气短,少尿,血压10.7/9.33kpa脉搏120次/min,第一心音弱,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前区可闻及病理性收缩期和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两肺中下野满布中小泡音,肝右肋下5cm,肝颈反流性,双下肢重度浮肿。舌质嫩红少苔乏津,脉散促涩,证属阴脱。急当补气敛汗、固脱及养阴生津。急投红参25克,麦冬115克,五味子10克,山黄肉30克。急煎频服,西药继续用。服中药1小后,病人出汗渐少,血压逐渐回升并稳定,心率逐渐慢,减心悸气短,乏力减轻,继以上方服7剂,并配少量地高辛、双氢克尿塞口服,病情逐渐好转,稳定出院。按本例风心病、心衰Ⅱ°,心功能W级,加之洋地黄中毒,治疗颇为棘手。但用加味生脉饮,与西药配合,使病人转危为安,足以证明生脉饮硫有强心益气复脉敛汗汗功。“心主血脉”,“气帅血行”,“汗为心之液,由阳气化阴津而成。”心气虚则行血无力,神不守舍,气不卫外则汗出不止,大汗则必定亡阳伤阴,导致恶性循环,遂致阴脱。此时重用红参,再加山英肉大补元气,生津敛汗固脱,才使病人转危为安。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41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