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30例临床体会
年代:未知
医家:迟春芳
开本:16开
来源:大连市中医医院
印刷:铅印
糖尿病为一般慢性进行性内分泌代谢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各地迅速增长,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病,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在治疗上比较困难,目前存在过多使用降糖药物的情况。几年来在中药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有苗头的药物和方剂。本人自1981—1988年,用中药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30例糖尿病,疗效比较满意。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30例,男5例女25例,年令19—62岁,患者都有糖尿病典型的临床症状,空腹血糖190mg%以上,尿糖++一++++,病史2—7年。其中20例为住院患者,10例为门诊通行治疗者。二、治疗方法:全部病人均进行饮食疗法,限于条件只能粗略估计,一般高于所计算标准1—2两。忌食糖类,并宣传糖尿病的一般知识,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自己控制饮食,配合治疗。治疗上以中药为主,个别患者在空腹血糖高于300mg%以上时加服优降糖片2.5—5mg每日三次饭后30分钟服,待血糖低于300mg%后渐停用改单纯中药治疗。三、中医分型:(一)气阴两虚型:症见乏力消瘦,三多症状明显、抵抗力弱,易患外感,舌质澹暗。方用山黄肉20g,生熟地各20g、山药20g、茯苓20g、丹皮10g、黄芪30—60g、麦冬10g、苍术15-20g、元参15-20g、五味子10g水煎照。本方从肺、脾、肾三脏入手,尤以脾肾为重点,先天后天两方面滋养培本合治。(二)阴阳俱虚型:症见多饮、多尿、小便频数,尤其夜尿甚多,大便稀薄,腰酸冷,膝软无力。此乃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治以阴阳并补,即在补阴的基础上补阳。方用山黄肉10g、熟地10g、山药10g、丹皮10g、茯苓10—20g、泽泻10g、炮附子5-10g、肉桂3-5g、巴戟天10g、黄芪30—50g。四疗效:30例中有25例效果好,三多症状消失,空腹血糖降至140mm%以下,尿糖(-)—(+)。尤对中年以上患者疗效显着。其余均有明显临床症状好转,但空腹血糖、尿糖下降缓慢,并有反复。无一例有不良反应或病情加重者。说明:临床上山萸肉常缺药,可用金樱子或女贞子代替。每例患者用药不尽相同,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辨证施治,在六味地黄汤基础上加减用药,有合并症者用药与内科病治疗相同。典型病例例一:林淑英,女,62岁,家庭主妇,住院号:30755。口渴多饮,多尿确诊为糖尿病已五年,因右足跟化脓感染切开引流三个月半末能愈合,而由家人背来医院。近一年多来口渴减轻,但夜尿多,腰膝酸冷无力,有时双下肢麻木。入院时除右足跟外侧有-3×1.5×1cm3创面,内有小量脓性分泌物,余无明显阳性体征。空腹血糖为300mg%,尿糖+++, 入院后按阴阳俱虚型投药。并加黄芪50g、忍冬藤50g,足部创面用新洁尔灭,生理盐水清理隔2日一次。两周后创面无分泌物,渐愈合,空腹血糖降至200mg%,尿糖+-+++。共住院62天,出院时空腹血糖130mg%,尿糖+-~(-),创面完全愈合,临床症状消失。愉快出院。随诊半年,病情稳定,能胜任一般家务劳动。例二:李平、女、19岁,工人,住院号31770。因多食、多尿、多饮确诊为糖尿病二年。近半年渐消瘦、乏力、常患感冒。门诊治疗效不佳,二次来我院住院治疗。查体:两颊稍潮红,舌质澹红少津,苔薄微黄。脉沉细。余无明显阳性体征。空腹血糖250mg%,尿糖++++。入院后按气阴两虚型予单纯中药治疗。服药两周,自感三多症状明显减轻,舌苔薄白。但患者好吃零食,品种多样,治疗中空腹血糖一度上升到290mg%,给宣传糖尿病知识,鼓励配合治疗。住院115天,出院时空腹血糖180mg%,尿糖+~++,自感体力恢复,住院期间未再感冒。三多症状明显减轻,出院后失去联系。体会糖尿病是糖代谢紊乱之病。治疗的目的在于纠正代谢紊乱,促进胰岛β细胞之功能,从而维持健康与劳动力,防治并发症,延长寿命。治疗是长期而细致的工作。根据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当为中医之“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关于消渴记述很多,其中《临症指南》三消一症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大致指出了消渴的基本症结。根据消渴阴亏热灼的要害,推其病理,其病本在肾。因肾藏精,主水,为全身阴液的根本,故用六味地黄汤治疗糖尿病是有效的。本方是滋补肾肝,三阴并补之名方,根据药理研究:苍术、玄参、黄芪、生地、茯苓、麦冬等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但我认为方剂的根本作用是调节人体的阴阳,通过对人体全身机能活动的协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方能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对三消症状消失较快,但对血糖、尿糖恢复需要时间较长,少则40剂,多则100剂。对糖尿病合并其他合并症,按病情轻重缓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也可取得效果。六味地黄汤对中年以上患者较好,其作用机理是调节人体的阴阳,提高机体的正气,对人体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