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尿路结石105例

年代:未知
医家:许家镒,李戈
开本:16开
来源:大连市中医医院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泌尿系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属中医石淋范畴,西医多主张早期手术。近十几年来笔者运用中药或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非常显着的提高了大块结石的排石率,使评多的结石病人避免了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之痛苦。尤其对为结石引起的肾盂积水。绞痛、浮肿等症状的缓解更为明显,有效地防止了病情恶化,提高了治愈率。笔者运用中医中药辨证分型观察治疗泌尿系结石10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5例病人中,男性74例,女性31例;年龄20岁以下3例,20—40岁42例,40—60岁51例,60岁以上9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岁;干部39例,工人60例,学生3例,儿童1例,家务1例,农民1例;病史在1年以内56例,1-5年32例,5—10年12例,10-20年4例,20年以上,1例;结石大小在1.0厘米以上17例,0.5厘米以下77例,0.5—1.0厘米51例,结石最大为4.5×3.6厘米;肾盂结石73例,占69.52%,输尿管结石31例,膀胱结石7例,前列腺结石1例;从结石数量上看,1—2块为多,共93例,占88.57%,3块者2例,4块以上4例,105例病人中,共计结石145块,伴轻度肾盂积水者28例,重度积水者3例;服药在20剂以内28例,20—40剂36例,40—50剂9例,60剂以上32例。辨证论治湿热证:共65例,占61.9%。证见腰酸痛,向少腹放散,头晕乏力,心烦,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治宜清热利湿,蠲淋排石、方药用八正散及石苇散交替服用,两方均重用金钱草50—150克,无便秘者去大黄,血尿者加黄芪、小蓟炭、白茅根、芦根。气滞血瘀证:共2例,占1.91%。证见腰部刺痛,少腹作胀,排尿淋漓不尽,时而出现血尿,舌紫或暗红,苔黄薄或黄腻,脉弦。治宜理气化瘀,通调水道。方药用沉香散及血府逐瘀汤交替服用。肾虚证:共38例,占36.19%。证见四肢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腰隐隐作痛,手足欠温,小溲赤涩,淋漓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则甚,舌澹、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壮腰补肾,益气排石。方药用金匮肾气汤加味,配合香油炸核桃仁服用,阴虚者减肉桂、附子,加生地、白芍。以上三型均可加火硝、芒硝、硼砂等。治疗结果疗效标准:治愈:结石排出,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对照均为阴性;显效:结石下移10厘米以上,积水减少,症状基本消失,全血及尿常规化验正常(不包括合并症,有效:症状缓解,血、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均示好转;无效:症状时缓时剧,血、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均无改变或恶化。治疗结果,105例病人中,治愈24例,占22.9%;显效30例,占28.6%;有效47例,占44.8%;无效4例,占3.81%。总有效率为96.19%。排出结石服快、最大的为1.3×1.0厘米,服药10剂。病案举例例,李某,男,40岁,大连京刷团演员。病人于90年7月始左侧腰痛反复发作3次,均对症治疗而缓解。9月10日于市立人民一院B超检查诊为左肾结石伴积水,来我院求中药治疗。诊其舌质红,苔微黄,脉沉弦。予以清热利湿,蠲淋排石法治之。服6剂,腰痛消失,排尿色黄,有粉沫状沉淀,舌质红,苔白净,继服前方4剂。9月20日复查B超提示:双肾大小正常,末见异常回声。予六味地黄丸以善其后,现病人自觉良好,已登台演戏。例2,宋某,男,60岁,甘井子经委干部。病人于90年5月因小溲细涩,疼痛难忍,于外院腹部平片检查诊为“左肾结石、前列腺结石”,经抗炎、口服消石素、石淋通等药治疗三个月,效果不显。8月28日来诊,当时小便细涩不畅,尿量极少,排尿时痛楚涩堪,舌红,边缘有齿痕,苔薄白,脉弦滑。B超提示:“左肾多发性结石,最大者约1.8×1.0厘米,前列腺结石不除外”。诊断石淋无疑,拟壮腰补肾、蠲淋排石法治疗,服药6剂,仍感尿难,淋漓不畅,病人极度紧张,继前方加芦根、黄芪、路路通。服6剂后,排尿较前通畅,精神渐爽,9月11日排出约1.3×1.1厘米结石一枚,嗣后小便通畅症状消失。体会1、泌尿系结石在祖国医学中属淋证范畴,因结石而形成之淋,称“石淋”。关于其病因巢氏《诸病源候论》曰:“诸淋者,肾虚膀胱有热也。”又说:“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按中医学病机而论“肾为水藏”,“膀胱为洲都之官,水道出焉。”肾与膀胱相表里,饮食不节,喜怒无常,虚实不调则脏腑不和,致肾虚而膀胱生热,热则津液内结,水道不通,郁而不宣,则结为砂石而成本症。2、本病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职务等尚无明显的区别。有的病人无明显症状,因自然排石而发现,有的病人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无论中药还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必须配合现代的检查手段为依据,判断其部位、形状和大小来确定治疗方案,便于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3、本文所提之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肾、温肾利水等法治疗泌尿系结石均取得满意的疗效,临床应用时须根据结石大小、部位、停留时间及肾功能等情况具体分析。笔者认为:清热利湿法适用于治疗早期较小结石;活血化瘀法可用于治疗停留时间较长,横径较大之结石;温肾利水法有益于结石嵌顿伴肾盂积水的治疗。中医认为,阳旺则气化水即为精,阳衰则气不化而精即为水。产生肾积水的原因为阳气不足,不能温化水液积聚而成,水液停滞使阳虚气损,而阳气虚损又不能温化水饮,造成恶性循环。4、结石的排出与其大小、形态、部位关系甚大,一般横径1.0厘米以下的圆形结石易排出,输尿管以下结石效果好,肾结石排出效果差。在治疗上笔者认为要抓住化、行、利、排四个方面,即要使结石由大化小、从小化无,诱导结石下移,从静变动,从上移下,且要促使尿量充分增多,解除尿路痉挛狭窄,从而达到通利的效果,从而使结石排出体外。对于上尿道结石要注重肾的气化功能,如果多次服用利尿蠲淋之品而结石末排出,这多于气虚所致,需加益气培本之品。5。化石排石作用最强的药物,大多认为是金钱草,其作用可能是增强输尿管的蠕动,扩张松弛输尿管平滑肌,有利于结石的下行,但不能臆断只是金钱草一药之功。从祖国医学的理论讲,应是药物的综合作用。火硝、皮硝、硼砂三味药,历代医学家多认为具有化石作用,如《本经》谓皮硝能化七十二种石:火硝在《别录》中记载也可化七十二种石;硼砂能柔五金,治骨鲠,善消硬物。但连续内服实为罕见。笔者经验,在配方中加用此类药物,排石效果有明显提高,小剂量长期服用对肝肾功能无损害,亦无明显毒性反应。6、治疗本病,需坚持服药,不能中断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嘱病人多喝水,少食肥甘辛辣之品,因人而宜做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跳绳、爬楼梯、练气功等配合治疗。若突然腰痛剧烈,不必惊慌,大多是结石移动的现象,不能中断服药,另外因结石长期排不出或引起梗阻导致肾积水加重甚至肾功衰竭者,是应该值得注意的。因此对一些尿路结石长期排不出,都应尽可能作肾盂静脉造影以及NPN、CO2CP等检查,必要时可做CT、肾图扫描,若结石过大及肾功能不佳者,要及时手术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41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