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麻镇痛原理的初步探讨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16开
来源: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自一九六〇年八月至一九七二年九月初,先后在自已身上做了体针、耳针、鼻针、神精丛(根、队)局部取穴及非经非穴自身试验84次。我们发现针刺一定部位(穴位、区域、神精根、干或丛)就出现一定的针镇痛区域。其临床表现为皮肤有麻木、增厚感,针麻疼痛减轻或不痛。试验方法试验对象不加选择,但穴位、区域)耳针、鼻针、局部扎针)、神精根(干、丛)均固定之。刺方法分为手法拾针、穴位药物注射及脉冲电(电源9伏,输出电压空载尖波300伏、频率2-3次/秒)循经取穴40次,无经无穴20次,神精取穴11次,耳针7次共84次。每10分钟测镇痛区域一次,共测6次,其试验结果分为满意(镇痛区由足背向上到小腿、大、腹、胸、烦、头面良(镇痛区域达腕关节上下)差(镇痛区域仅在助关节以下)及针周围4级。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79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