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伤寒论》“存阴液”的意义

年代:未知
医家:莫太安
开本:16开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夜大函授部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伤寒伤人之阳,故喜辛温,宜用甘温苦热救其阳;温病伤人之阴,故喜辛凉,宜用甘寒,咸寒以救其阴。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事实上,张仲景根据外感热病演变过程中阴阳胜复之特点,认为伤寒之邪不但能化寒伤阳,亦能化热伤阳,在强调扶阳气的同时,也重视存阴液。《伤寒论》中用:“胃中水竭”、“阴虚”、“心烦”、“亡津液”、“舌上燥而渴”、“反无汗”等来描述外感热病中耗伤阴液的病理现象和临床表现,并将益阴方药巧妙地化裁于寒热温凉,功散补通诸法之中,为后世杂病、温病中滋阴法的发展开了先河,为中医滋阴法的临床运用莫定了基础,这些非常丰富而可贵的经验,在理论上有研究价值,在实践上也是卓有成效的。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77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