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温病下法

年代:未知
医家:敬全明
开本:16开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夜大函授部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下法系中医学的治疗法则之一,沙及的内容很多,本文仅就温病下法运用的重要意义作如下探讨。温病的治疗是根据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作为依据的。这两个辩证内容虽不相同,但都重视疾病发展中的一些共同的,特殊的,阶段性变化,为温病的辩证施治规律提供理论依据。由于温病的病因病机特点所决定,下法在温病的治疗中运用相当广泛,而且与伤寒杂病等使用下法有不同特点。如明代吴又可,在《温病论》中提出了:“注意逐邪勿拘结类。“勿拍于下不厌退之说。”“要知因邪热致燥结,非燥结而致邪热也。”强调祛邪为第一要义,下法是其得心应手的逐邪方法之一,他认为“承气本为逐邪而设,非专为结类而设也。”很善长于大黄的使用,认为“大黄走而不守。”承气功在大黄,余皆治标之品,他说:“温病可下者,约三十余证,不必悉具,但见舌黄度病满,便于达原饮加大黄下之。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下法的内容,使温病下法的理法方药初步形成。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77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