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温病诊治的几个问题-病案一
年代:未知
医家:刘仕昌
开本:16开
来源:广州中医学校、温病教研室
印刷:铅印
邱××,女,27岁,学生。1985年8月20日晚初诊。患者于五天前淋雨,当晚即发热,伴恶寒头痛,经附院门诊和急诊观察室诊治,服中成药及西药,病情无改善,继进苦寒清热之剂,发热曾有所减退,但继而发热增高,遂入院治疗。入院后,服用大剂清热解毒之品,症情未减,邀会诊。证见壮热(体温40.1℃),恶寒,头痛,轻咳无痰,口干不欲饮,恶心欲呕,大便溏,小便黄短,面赤,咽红,苔黄腻,脉浮滑数。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2350/立方毫米,其中杆状5%,中性64%,淋巴27%,伊红4%;血小板8.6万/立方毫米。患者发病虽在初秋,但当时气候仍炎热,暑热邪气袭人;且患者发病急骤,迅速出现阳阴大热证候,故认为暑热邪气为患。壮热、面赤、咽红、口干、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为热在阳明气分,耗伤津液。“暑多兼温”,湿困中焦,故见恶心欲呕、便溏、不欲饮,苔腻。暑湿郁表,故见恶寒、脉滑。纵观其病因病理,治当清暑化湿,泻火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