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及其配伍对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年代:未知
医家:王建华,胡祖光
开本:16开
来源:广州中医学院
印刷:铅印
一、前言四君子汤是一着名的健脾益气方,它广泛地用于临床,尤其是在治疗脾虚方面居于重要地位。大家熟知的许多健脾方如:五味异功散、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都是由它衍化而来。祖国医学认为脾胃是体内正气产生的源泉,而人体正气的强弱,在防御疾病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故《内经》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论述,《内经》还提出了“脾为之卫”,《金匮要略》也提出了“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观点。有资料指出脾虚与免疫有着密切的关系,‘1’而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在调节免疫应答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参予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是机体的重要防御系统。‘2’由此看来中医的脾与巨噬细胞在防御疾病方面,可能存在着一致性。目前,中药药理研究,在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份,深入分析其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取得了肯定的成绩。但是其主要不足之处是研究中药脱离了中医理论,忽视了复方。中药复方体现了中药临床用药的特点,它是根据中医的理法及中药本身的理论组成的。由于过去中药药理的研究脱离了中医、中药的理论,有些复方和药物研究多年,仍不能阐明其作用特点。(3)因此,本文试图以中医药的传统理论为指导,以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为指标,研究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及其相互间配伍关系的药理作用。以期将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与中医药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进一步丰富祖国医药学的理论。二、材料和方法(一)动物健康小白鼠,体重18——25g,从广东省生物药厂购得,雌雄不拘,随机分组。(二)药物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从本院附院药房购得已加工的饮片,经鉴定:*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栽培品种) Codonopsis pilosula(Frcench) Nannf,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 looles macrocephala Koidz,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炙甘草为豆科原植物乌拉尔甘草C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三)药物制剂四君子汤按党参(2)、白术(2)、茯苓(2)、炙甘草1的量配成,(1),四君子汤的制备a,四君子汤水煎剂的制备:按上述比例取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适量,加蒸馏水(按1:10加入,以下均同),煮沸45分钟,煎液过滤,用水浴浓缩法制成浓度为100%的水煎剂。置冰箱内(4℃)保存备用,以下制剂的保存法均同。b,四君子汤水浸剂的制备:上四药适量加蒸馏水置电热恒温箱内(60℃),浸泡二十四小时。取出浸液过滤,减压浓缩制成100%的温水浸剂。(2),单味药的制备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水浸剂的制备同四君子汤水浸剂的制法。(3),各药配伍的制备a,二药配伍:党参配白术、党参配茯苓,白术配茯苓,其配法比例是1:1;党参配炙甘草、白术配炙甘草、茯苓配炙甘草,其配法比例是2:1。上述二药相配100%的水浸剂的制法如前。b,三药配伍:党参配白术、炙甘草,党参配茯苓,炙甘草,白术配茯苓、炙甘草其配伍比例是2:2:1。党参配白术、茯苓其配伍是1:1:1。上述三药相配100%的水浸剂的制备如前。在实验中可根据需要,在上述各种制剂的基础上分别配制成各种不同的浓度,以供实验。(四),鸡红细胞溷悬液的制备用无菌注射器自健康菜亨公鸡翼静脉取血,按1:5的量与Alsever氏液溷合,置冰箱内(4°C)保存备用,实验时取保存的鸡血连续用生理盐水,经1000转/分离心五分钟,洗涤三次,配成0.25%的鸡红细胞溷悬液备用。(五),实验方法采用小白鼠腹腔内巨噬细胞吞噬的方法。实验分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包括复方、单味药、二药配伍、三药配伍,以及不同浓度的组。其中复方又分水煎、水浸组。实验组小白鼠连续分别给上述各种药液五天,每天每只1ml灌胃。对照组也连续给蒸馏水五天,每天每只1 ml灌胃。实验前48小时,每只小白鼠腹腔注射1%浓度的淀粉(一种使巨噬细胞激发的刺激剂)溶液1ml。实验前二小时,每只小白鼠腹腔注射0.25%的鸡红细胞溷悬液1 ml。用断头法处死小白鼠,立刻切开腹部,吸取腹腔渗出液涂片,自然干燥后,用瑞氏法染色。(六),观察并记录吞噬活性*本院中药鉴定教研组谭树辉老师鉴定。。。。。。。表略 四、讨论(一)由表一可以发现,四君子汤确能提高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四君子汤这一着名的健脾益气方,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的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运化乏力而致的面色萎黄、四肢无力语言轻微、不思饮食、汤鸣泄泻、吐逆或大便溏软、舌质澹胖、苔薄白、脉虚软无力等证(4)。人体的正气是抵抗疾病的关键所在。《内经》早已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脾胃是人体正气产生的源泉。人体致虚的原因颇多,但脾胃机能失常是一重要因素。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李氏提出了“内因脾胃为主论”和“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明代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也指出:“后天之本在脾,脾应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犹兵家之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因此,健脾补气,扶正培本,历来得到中医临床的高度重视。四君子汤因脾虚而立,为健脾而设,脾气一健,运化有力,使“谷气入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李中梓《医宗必读》)由此可见,四君子汤在健脾、益气、养胃方面功勋卓着。方中四味药除茯苓之外都是扶正补气药。有资料指出:四君子汤体外试验对费氏痢疾杆菌无作用‘。而口服四君子汤却能治疗脾虚型的痢疾,可间接说明药物是通过改善机体防御机能而发挥作用的。近年来免疫学飞速发展,在研究机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方面,有了许多新的见解。认为:单核——巨噬细胞在体内分布甚广,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是机体内吞噬功能最强的细胞2。它作为一种效应细胞直接参与和调节免疫反应,在调节淋巴细胞功能和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免疫系统中一类重要的细胞”。由于它参与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因而是机体中的重要防御系统(2)。祖国医学早就认识到了脾胃是机体中的重要的防御系统、脾胃正气的强弱在发病学上和病理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如前述早在《内经》就有“脾为之卫”,以及在《金匮要略》中又有“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论述。因此,免疫系统中的单核——巨噬细胞,引起免疫应答反应,从而提高机体抗病力,和人体的“脾胃”在预防疾病发生,发展方面是一致的,具有共同的特点。那么,四君子汤健脾补气与提高巨噬细包的吞噬功能——提高免疫力也是一致的。有报告指出党参、黄芪、当归补血汤也能提高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8〕〔9〕。党参、白术、茯苓煎剂内服能显着提高玫瑰花环形成率和lgG〔10〕。以上资料的结果,就提高免疫系统的免疫作用来说,与我们观察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四君子汤通过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能够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这与中医的健脾补气,扶正培本是相同的。因此,也可以认为:四君子汤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是健脾补气的一种具体表现。现已发现,巨噬细胞表面有多种受体,有被吞噬物体的相应受体、lgG、1gM、和补体C3受体等[11)。已知细胞内溶酶体膜的稳定剂有cAMP……等〔12〕。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通过细胞膜上的M、B受体调节的,激动细胞膜M受体或阻断β类受体,均可增高细胞内cGMP降低cAMP,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13〕。肾上腺素能同时兴奋a、β受体,当B受体被激动时,细胞内cAMP含量增高。B受体阻断剂能够降低cAMP〔14〕。有资料指出:四君子汤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肾上腺素作用〔15〕,因此君子汤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与其阻断B受体可能有关,也可能与作用于巨噬细胞表面受体有关。在表一中,四君子汤水煎剂比水浸剂的作用弱,可能是在煎煮时,部份有效成份被高温所破坏之故,因而提示中药的剂型有改革之必要。以上谈的是四君子汤的情况,那么单味药又怎样呢?(二)由图一、二可以看出,100%的党参、白术、茯苓均能显着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尤以党参最好。从表五也可以看出,66%的党参、白术、茯苓也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且也以党参效果最好。50%的党参、白术茯苓的实验也以党参为好,见结果五。祖国医学认为,四君子汤以党参甘温益气补中为主药,辅以白术甘苦温健脾燥湿,……配以茯苓甘澹平,渗湿健脾为佐,使以甘草甘缓和中〔16〕。这清楚地表明党参是主药,居于重要地位。从单味药提高到巨噬细胞功能的效果来看,也证实党参确是主要药物。祖国医学认为:主药是针对病因和主症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本草从新》认为:党参“补中益气”。《本草正义》认为:“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党参为主药是根据上述功效,针对中气不足,导致脾虚这一原因而选用的。古人能够在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下,选择党参为主药,而且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仍能经得起科学验证,足见祖国医学中确有不少精华,有待我们去发掘和提高。从实验中还观察到,党参在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时,巨噬细胞胞体变大,胞核小,吞噬多等现象,与别人观察到的结果是一致的〔8〕。有资料表明,用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党参对巨噬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ATP等酶的活力和对糖元的影响,发现党参对正常动物仍有增强酶活性和增加糖元的作用〔17〕。因此巨噬细胞胞体变大,吞噬多,胞核小等现象可能与其酶的活性增强有关。那么也可以认为党参的补气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ATP酶活性,增加糖元的作用而产生的。通过以上分析,就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达到补气的目的应该首选单味党参。至于白术、茯苓,目前研究较少,其作用和机理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从图一、二与表五比较发现,66%的党参的作用低于100%的党参。这说明随着党参浓度的增大,能大大提高其作用。但是,同时也未见它们之间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这可能与采用粗制剂、口服给药,所用指标存在一定的波动有关。(三)从表二、三中可以发现,在四君子汤中,党参配白术、党参配茯苓、白术配茯苓,二药配伍时都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表四也可发现四君子汤中,上面三药配伍时,也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但它们的作用都稍弱于单味党参(四君子汤也同样,见表一)。党参是主要补气药,从提高巨噬细胞的功能来说也证实了党参的突出作用。因此,从上面的结果来看,补气健脾应用一味党参。但是,中医临床却不是这样,常常配伍其他药同用。为什么中医健脾补气不用单味党参,而用配伍后组成的复方呢?众所周知、脾虚是复杂的,除了脾气虚这一主要原因外,尚有因此而产生的水湿内停的次要原因;药物也是同样复杂的,单味药作用比较单纯,而配伍后其治疗作用,比起单味药来要广泛复杂得多。四君子汤复方治疗脾虚就是考虑到了这种复杂性。不单用一味党参,其理由有二:(1)在脾虚患者中,除了脾气虚主症外,常常见到“腹胀纳呆”等脾运乏力,水湿停滞的现象。如果单用一味党参虽然提高了其补气健脾作用,但水湿内停的现象仍然存在,党参没有直接的燥湿,利湿作用。(2)从药理作用方面来说,一种药物随着其浓度的加大,其治疗作用大大加强,但付作用也加强。况且一种药物作用较单纯,不能对付复杂的病因。因此,常常采用降低单味药的浓度,减少付作用,针对其他病因,配合其他药物,使配伍后的药方既能达到治疗作用,又不出现付作用的方法,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可以理解,古人正是考虑到了脾虚的多因素性,因此除用党参为主,针对脾虚的主因外,再配甘苦温的白术燥湿健脾,配甘澹的茯苓渗湿利水,以针对水湿内停这一次因,辅佐党参补气健脾,使以炙甘草缓急和中,因而能收全功。不用单味党参,而用复方,其意义就在于配伍之后,各药主次分明,照顾全面,密切配合,相互协调能共同发挥作用。本实验用科学的方法,从另一角度说明了四君子汤中党参配伍的意义,以及其正确性,既显示了配伍是祖国医学的精华之一,也提示对中药理论的科学性不能用简单的方法来肯定和否定,而应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它。从表二、三与结果五比较,发现党参、白术、茯苓分别二药相配,基本上呈相加作用,四君子汤及其他三药相配也基本上呈相加作用(见表一、四)。由于条件关系,我们用的也是粗制剂,况且整体试验影响因素较多,加之本实验指标本身存在的波动,因此,这一结果是初步的。上面谈了四君子汤,党参及其他各药与党参配伍时的实验观察结果,炙甘草尚未涉及。在四君子汤中虽然炙甘草用量小,但实验发现炙甘草在四君子汤中很有意义,下面就谈谈炙甘草的有关问题。(四)从本实验的结果看炙甘草是一拮抗剂。其拮抗作用是炙甘草本身的药理作用产生的,不是理化原因引起的,其拮抗作用只有同兴奋剂同用时才较明显(见表二、三、六)。而炙甘草单独运用时不管其浓度如何,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见图一、二、表五)。炙甘草的拮抗作用与其在配伍中的浓度有关。当党参、白术、茯苓与炙甘草二药分别相配,炙甘草含(2:1,0.33g/ml)时,则未见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提高(见表二、三);当三药配伍炙甘草含(2:2:1,0.2g/ml)时,则见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提高(见表四);在三药配伍中,加大炙甘草的量达(1:1:1),其他二味药量不变时,则又见炙甘草之拮抗作用(见结果四);在四君子汤复方中炙甘草含量为(2:2:2:1,0.142g/ml)时,也见巨噬细胞吞嘴功能提高的作用。实验证明:炙甘草的量等于、小于时,则不能拮抗党参、白术、茯苓的作用,但加大到时,则可见明显拮抗作用。这充分说明,在四君子汤及其配伍关系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随着炙甘草量的增大和减少也相应地减弱和提高。通过上面的结果,有必要指出:在运用四君子汤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时,可以不用炙甘草,如果由于其他治疗目的需要用时,为不妨碍提高免疫功能起见,炙甘草的用量应予注意,应用小量。炙甘草的拮抗作用与其成份有关。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以及FM—100、LX等〔18〕〔19〕。有报告指出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作用,产生此作用的是甘草次酸(Glycyrrhe Tinicacid)〔20、2I、22、23〕。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稳定细胞膜及溶酶体膜,阻碍对抗原的吞噬及处理过程,降低吞噬功能,抑制免疫反应〔24〕。因此,炙甘草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能与稳定巨噬细胞的细胞膜及溶酶体膜有关。近年来,又发现甘草中的一种有效成份LX,为抗体抑制因子,它能影响巨噬细胞酶系,抑制抗体信息处理,……〔25〕〔18〕因此,炙甘草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也可能是通过LX影响巨噬细胞的酶系统而产生作用。为什么在四君子汤中又配用甘草呢?祖国医学认为:炙甘草能缓急止痛,缓和药性。张景岳认为:“甘草可升可降,其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升,下药得之缓其速,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炙甘草具有广泛的作用〔19〕。如炙甘草能治疗脾虚时产生的腹痛、嗳气反酸、呕吐、腹泻等症。炙甘草能对抗乙酰胆硷解除肠管平滑肌的痉挛,与党参的作用相同〔27〕。炙甘草的这些作用,从现代医学方面来说是对解除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有作用,从中医理论方面来说则与调理脾胃升降功能失调有关。但从本实验结果来看,四君子汤之配伍炙甘草可能不是取其补气——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很可能是取其和中,解除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作用有关。本文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提出的,在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时,炙甘草在四君子汤中配伍用量宜少的观点,与临床上四君子汤中用小量炙甘草是一致的。从而为临床上提高免疫功能方面施用炙甘草的用量提出了参考依据。因此,也证明了古人在四君子汤中配小量炙甘草是有科学道理的,足见古人在组方选药比例方面,都是法度严谨的,值得认真学习和研究。尽管炙甘草的用量在四君子汤的组成和配伍上有很大的关系,但炙甘草本身作用特点不容忽视。古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用药中总结出了中药配伍的七个关系,称为“七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说过:“药有阴阳配合,……有相须者,有相使者,……”在谈到用法时又指出:“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不尔勿合用也。”在谈到药物间的关系时,《本草纲目》中的一段话也值得复习一下:“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古人说的“相须相使”,即指性味功效相类似或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疗效。从中药理论上来说,炙甘草与党参、白术、茯苓性味功效相类似也具有共性,有“相须相使”的作用。由于炙甘草作用广泛,其“相须相使”作用在哪一方面体现,尚有待于今后进行研究。但就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这一方面来说,本实验不能证实其“相须相使”的作用。因而提示,说炙甘草和四君子汤中药物各有“相须相使”作用,似有不够完善之处。另外必须指出:炙甘草作为补气药,就补气药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免疫作用这方面来说,炙甘草与实际不相符。因此,炙甘草作为一补气药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五)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含有多种成份,〔29、30、31〕其有效成份及作用机理非常复杂。同时,四君子汤及其配伍,在临床上用途广泛,灵活多变。而本实验仅仅是采用了一个指标,只探索了四君子汤、单味药及配伍,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培补正气的一个方面,远远不能完全说明四君子汤的作用特点和配伍关系。尽管如此,就本文从证实四君子汤及其适当配伍都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党参是主要药物,具有突出作用,炙甘草是拮抗剂,以及四君子汤各药与炙甘草配伍有着量的关系;从论证了四君子汤等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是健脾补气的一种具体表现,中药配伍的正确性及其临床意义,提出如何正确配伍炙甘草;从事实出发在充分肯定中药理论的基础上,指出某些不足之处等方面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其意义就在于,既肯定了中药理论的科学性,又丰富了四君子汤健脾补气的内容。通过本工作,就如何研究中药药理来说,有以下几点体会:(1)必须紧密结合中医的临床和中医中药的理论。中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积累才逐渐产生理论形成的医学。它经历了千百年的临床验证,是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符合认识论的规律,有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被人们誉之为“伟大的宝库。”〔32、33〕中医中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的两个方面,若离开了中药就不成为中医,离开了中医也就无所谓中药了。千百年来中药的应用又都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中药的研究,必须紧密结合中医的临床和中医的理论,如果这两者脱离了,单独进行研究,那就失去研究中药的意义了。〔34〕也可以这样说:如果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不考虑中药的理论根据,这就等于抛弃了中医药的精华,我们所看到的中药就不过是一把草,或一块树皮,草根等天然产物,〔35〕四君子汤从宋代以来,在临床上经历了长期反复的验证,对健脾补气养胃来说疗效显着,得到了中医临床的一致推崇。本文研究四君子汤,就是着眼于临床这一点,同时结合中医健脾补气的理论,通过脾虚与免疫,免疫与巨噬细胞的关系,所以得出了四君子汤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是健脾补气的一种具体表现的看法。为进一步探讨健脾补气和脾虚的实质提供了线索和依据。倘若不结合中医临床和中医药理论,是不可能得出上述看法的,也就说不上,为探讨健脾补气和脾虚的实质,提供线索和依据了。(2)必须研究复方。中医的方剂是由单味药配伍组成的,从单味药的运用到复方的创立是药物运用的一个飞跃,是中医学的一个发展。复方的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点,其药效与“证”密切相关,又是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检验中医理论的一个标准。如本文研究的四君子汤,它作为一个复方是依据中医的理法,及其各药本身的理论组成的,与脾虚证密切相关,体现了中医临床辨证用药和整体观的特点。本文通过四君子汤的研究验证了中医健脾补气理论的正确性。如果不研究复方,只研究单味药,就不可能阐明中医辨证的正确性也不可能阐明方剂的药理作用规律、特点和意义,看到的只是单味药的作用,对发展提高中医理论是很不够的。因为复方的作用,不等于单味药作用的相加,有的生药相伍,能相辅相成,增强疗效,有的相反相成,调节偏胜,有的因药量增减引起作用变更。〔36〕本文研究的四君子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通过研究得知,方中党参是主药,作用突出,党参、白术、茯苓等配伍基本呈相加作用,炙甘草是抑制剂,整个复方和配伍可因炙甘草的含量增减引起明显的作用变更。因此,本文才能提出,用四君子汤治疗脾虚,如着眼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应加大党参的量,注意减少炙甘草的量的看法。如果不研究四君子汤复方就不可能提出这一看法。很显然,以上说的只是挂一漏万,但是可以肯定地说,研究中药药理非研究复方不可。(3)目前按中医传统的方法进行研究是可行的。研究中药药理,在目前处于探索阶段时,在没有理想的证的实验模型和特异性指标的情况下,在未彻底了解各单味药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的基础上,按照中医传统的给药方法和传统制剂进行研究仍是可行的。本文采用的水煎水浸剂、口服给药,整体实验,就是按中医传统方法来进行研究的。从本文的结果来看仍能证明四君子汤各单味药的作用,说明其相互间配伍的正确性和临床意义。本文结合中医、中药理论对四君子汤进行了研究,通过所得的结果可知,本工作既是验证,又是发掘,也是提高,虽然工作是初步的,但本文说明研究中药药理走这一条路是可行的,方向是对的。至于深入的研究,尚有待于今后在提取和分离有效成分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的理论结合中药的特点,运用分析和综合的办法,“证”的实验模型和观察指标来进行,把中药药理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五、小结1.实验证明四君子汤,以及四君子汤中的单味药,二药配伍、三药配合(除炙甘草,以及二药配伍中与炙甘草相配的无提高作用外)都能显着提高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其配伍基本呈相加作用。2。实验证明,就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言,党参是主药,用单味党参效果较好,可以不用炙甘草。炙甘草为一拮抗剂,其拮抗作用,在与其他药配伍时较明显,并且与炙甘草的量有关,其拮抗作用为药理作用的拮抗。3。本文论证了四君子汤、单味药、及其配伍后提高巨噬细胞的功能与中医的健脾补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提高巨噬细胞的功能是健脾补气的一种具体表现。4·本文就炙甘草与党参、白术、茯苓分别配伍,提高巨噬细胞的功能而言,提示炙甘草的“相须相使”作用有不够完善之处,并认为炙甘草作为一补气药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5.本文认为研究中药药理必须和中医临床中医中药理论结合起来;必须研究复方;必须采用分析和综合的办法;必须建立和应用比较合适的研究方法,证的实验模型和多个观察指标来进行。本工作得到傅定中,邵庭荫等同志的协助,本文所用中药由本院中药鉴定教研组谭树辉老师鉴定,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