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温除热法治疗宫癌术后发热-病案一

年代:未知
医家:周基邦
开本:16开
来源: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葛某,女,58岁,1991年2月25日初诊。患者于1989年3月因“子宫内膜腺癌”行子宫全切及卵巢、输卵管摘除术。术后阴道流血停止,但经常出现低中度发热,有时体温可高达39℃以上,数天1次。先后被诊为“感冒”、“支气管炎”、“慢性胆囊炎”等。给予补液、红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未效。1990年7月11日因又出现高热(体温39.5℃)而住院治疗。理化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胸3.88×10^2/L,白细胞6.7×10°/L。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卅)。大便常规:粪便稀烂,红细胞(H),白细胞(+),潜血(H)。血沉:125mm/h。血尿酸:644.4umol/L。血、尿培养阴性,粪便培养未分离出致病菌。胸透:两肺未见病变,心胸比稍大于0.5。肝胆B超未发现异常。心电图:心电轴左偏,T=R/10。骨髓检查示增生性骨髓象。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入院诊断:①慢性胆囊炎。②肺部感染。③慢性胃炎。④子宫癌术后。西医给予头孢菌素V钠、庆大霉素、氟哌酸等各种抗生素、抗结核、抗痛风以及激素等药物治疗。中医先后予活血化瘀之血府逐瘀扬、疏肝理脾之四逆散、养阴清热之青蒿鳖甲汤、益气升阳之补中益气汤、益气补血之归脾汤等方药治疗,体温均未能控制。1991年2月25日邀余会诊。诊见反复发热近2年,体温波动在36.8~38℃,有时高达39℃以上。伴头晕眼花,四肢乏力,胸闷不适,胃脘辣痛,大便稀烂不成形;面色萎黄,舌质澹苔白腻,脉虚软无力。证属脾胃气虚,湿郁化热。拟甘温除热,健脾利湿之法。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442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