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非有余阴常不足在补肾中的应用-病案一

年代:未知
医家:余青萍
开本:16开
来源:内科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朱××,女,75岁,于五月时,偶因一跌即致寒热,群医为之滋阴清火,用生地、白芍、丹皮、黄柏、知母之属,其势日甚。及余(张景岳)诊之,见其六脉无力,虽头而上身有热,而口则不渴,且足冷至股。余曰:此阳虚受邪,非跌之为病,实阴证也,遂以理阴煎(熟地、当归、炙草、干姜、肉桂)加人参、柴胡,二剂而热退,日进粥食二碗,而大便已半月不通,腹且渐胀,咸以为虑,群议燥结为火,复欲用清凉等剂,余坚持不从,谓其如此之脉,如此之年,如此之足冷,若再一清火,其原必失,不可为矣。经曰: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正此谓也。乃以前药更加姜附,倍用人参,数剂而便即通,胀即退,日渐复原矣。患者证属阳虚,肉桂温阳,人参益气,炙草甘温,却用归、地养阴,佐以柴胡散热,就是运用阴阳互根之理,“无阴则阳无以生”,因此,二剂而热退。更因大便秘结,仍用理阴煎加姜附,倍参归温润之法,采《内经》:“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之义,既育阴以滋干涸,复温化以消凝结,大便通畅,这就是张氏温补方剂的妙用之处。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01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