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的临床介绍
年代:未知
医家:刘淑珍
开本:16开
来源:新太县中医院
印刷:铅印
温病是在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总不离六经为病四时皆有之,不必强分名目。名曰温者,热也非塞也,温于热较轻,可是于风塞迴异。温病新威虽有与塞相同之处;然温病新威在表,故所现之标症,则有发热、头疼、微恶寒,但比伤塞轻或不恶塞,伤寒是必恶寒。仲师伤塞论首篇提出:“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寒。”、“太阳病。头疼、发热,不恶寒而渴者为温病。”伤寒初得三、二日绝无阳明燥热,口渴之现象,此不同之点一也。伤寒舌质淡白;溫病舌质红,胎白或黄,此不同之点二也。伤塞脈浮紧;中凤脈阳浮而阴弱;温病之脈多阴阳俱浮数,此不同之点三也。以上有此三点不同之处,可见温与塞大相悬殊也,温病新成虽现标症与伤塞相似,在治疗上则不同,伤塞初期用辛温解肌,如桂底等。温病初期则用辛凉透表,如麻杏石甘湯,柴葛解肌,表里两解;桑菊银翘之类,清凉解肌之法。若脈浮大热盛者,用加味防风通圣散,无不应手取效。若病久失治或治不得法,邪气入里,大热汗出,口渴,则是热胜伤阴,用甘塞化阴法,如白虎湯。若大热、口渴、便燥,可用承气湯泻实救阴。病久损阴,当用甘寒滋阴,如竹叶石膏湯去参,复脈湯去姜附,重用甘草补中气,生地、寸冬滋阴液。若种昏谵言邪入心包络者,用清宫湯,清络湯安神退热可愈。若溫邪下入大肠,初病,身热,口渴,胸痞下利此可为协热痢。万不可涩补,急用葛根芩连加味,升泻 温 邪 可愈。总之威塞而得者是为伤塞,当令之寒威受人身,表里俱塞所以用麻桂辛温散塞则愈。温病则不然,温病有伏邪自发者;有新威挟风挟塞者,伏邪内经所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由于寒嗳失调也。非时之寒溫,皆为不正气,中人经络、脏腑不发,郁久化热。迂风发者,是为自汗之溫也。遇寒发者,伤寒论之:太阳病,头疚、发热微恶寒,口渴之温病。以上不过在临床上对于伤寒温病的辨别经验。非包括湿温,温虐、疫疹在內,可说是很不够,请同志们补充指正。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37页
15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