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性气喘的辨証论治-病案一
年代:未知
医家:顾亚夫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黄××、女、56岁、住院号46565。诊断:支气管性气喘病情:病史廿余年,以前发作多在春秋气候变化时,近五六年经常发作,不分季节,每次发作,为缓解难以忍受的喘息,常自用西药氨茶硷或考地松以平喘。来院前十二天因大发作用考地松静脉注射,每天100毫克,二天后改为口服,杂持量每天20毫克,服此药后除血压较高150/90水银柱毫米外,无其它副作用,惟每夜仍有气喘小发作。入院前从早晨起咳喘发后未停,夜间更剧,加重考地松剂量,亦未见效。乃来院急诊。入院时检查:体温37.6°C,血压134/90,无紫柑,难以平卧,颈静脉充盈,两肺叩诊过度回响,心界不清,听诊两侧满布哮鸣音,心率144/分钟,律整,白血球总数15400,中性93%,淋巴7%,痰培养,卡他细球菌,X几透视,两侧肺气肿。入院后即用氨茶硷注射,麻黄素、苯巴比妥、颠茄酊、氯化氨等内服与氧气吸入,同时注射青霉素与链霉素(因有感染情况),未见效果,喘未平。中医治疗:入院后第三天中医会诊:稍动喘息不已,痰吐白沫,依枕难卧,面苍白,唇不红,苔白腻,脉细弱,哮症宿疾,久发不愈,体虚,肾不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