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

年代:未知
医家:刘赤选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哮喘一证,多由内伏痰饮,外感风寒或非时之气,内外合邪,犯肺而发。因宿淡久伏不去,故可经常反复发作,较难根治。朱丹溪对本证之治疗主张“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张景岳还进一步指出:“扶正气者,须辨阴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攻邪气者,须分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然发久者,气无不虚,故于消散中宜的加温补,或于温补中宜加消散·…·,若攻之太过,未有不致日甚而危者。”朱、张两氏之说,值得临床参考和遵循。临证治疗要抓住祛痰,气展痰豁,则哮喘可平。然痰有寒热之分,一般痰质清稀而色白者,多属寒痰;痰质胶粘或稠而色黄者,多属热痰。特别要注意辨明寒热之相兼、转化、寒痰化热、热证转从寒化等情况,只有辩证精细,用药才能有的放失,否则,必犯虚虚实实之戒。对风寒引动宿痰内饮或属寒痰冷饮之呼喘,以小青龙汤或苓甘五味姜辛汤散寒撤饮,其症常能平息,对风寒外束、淡热内蕴或肺寒隔热之哮喘,投以定喘汤轨效。然本证一遇天气骤变,复感外邪,病易再发,发作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28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