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
年代:未知
医家:刘赤选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冉××,男,38岁,干部。于1962年10月29日初诊。惠者于1950年患细菌性刺疾,当时未经彻底治疗,以后每当饮食不节、外感风寒或过度劳累,则莉疾发作,一年一次或隔年一次;1955年以后经常发作,近年来病情加重,几乎没有间断,仅程度轻重不同而已。来诊时每日大便三至五次,粪稀烂带有红色、黑绿色或黄白色粘液,便后常下鲜红或暗红色血液,无明显之里急后重(但腹中隐痛、肠鸣),食后胀闷、且频频暖气,形瘦、面色姜黄,舌替灰白而粗,脉沉细略数。曾多次住院治疗,疑为慢性细菌性莉疾,但大便培养阴性,涂片检查未找到阿米巴原虫。直肠镜检查发现肠壁较粗糙。曾服氯霉素、黄连素片及中药甚多,均无显效。中医辩证为莉疾。用《冷庐医话》之醉香玉屑加味治之。处方:
半月后,每日已排成形之大便一次,无膝血粘液,腹胀、暖气减轻,胃纳转佳。继续服用二
按:久痢疾伤气血,若补则碍邪;苦寒虽能清湿热,然虑其重伤胃气,脾胃既弱,必兼食滞;若用消导祛积,又恐积滞未去,徒伤正气。醉香玉屑一方是以平胃散调和牌胃,运化湿油,使湿去而热不郁。方加鸡内金、砂仁、丁香以健牌醒胃,助其消化,为消中有补之剂,用于本证最为适宜。该方为徐春面所创,原治小儿瓜果致南而久不愈者。叶天士用以治便血时发时止及久润者,可调运用精妙。陆以路常用此方加车前草、泽污治伤食水泻,亦多获效(见《冷庐医话》)。近人程门雪曾以此方加石莲肉、白芍、甘草、净槐米治一位六十九岁高龄患血莉之妇人。此妇人患血莉已二个月,日下数十次,胸闷不纳,舌苔厚腻,一剂而愈。可知此方虽平凡,但对血病、久莉确有奇效。中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28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