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性表浅性基底细胞上皮瘤及其组织来源问题-病案一

年代:未知
医家:徐蓉生,胡长发
开本:未知
来源:武汉市市一院病检站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患着男性,四五岁,从十五岁开始,先在胸部起白斑,无痛痒,十年后部分白斑转为红色和红褐色,并渐高起,随后发展到全身,头顶有一约蚕豆大的溃烂已有四年。皮损:头皮面部有粟粒大到蚕豆大的浅红色和红褐色的扁平丘疹和斑块及部分不高起的斑片损害,边缘不整齐,呈多角形或呈椭园形,表面平滑或呈疣状的粗糙表面,唇红部粘膜有色素沉着及脱屑,颈部有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表面有细薄鳞屑,躯干及四肢对称性弥漫性分布的皮损形态如前述,胸部有一块蚕豆大的红褐色斑块,一侧萎缩,一侧高起(提示损害一侧退行,一侧进展),手掌面有多数绿豆大的皮色和象牙色的扁平丘疹,沿掌跪横纹处较密集,呈线状排列。头顶有一块蚕豆大暗红色高起扁平损害,有血狮及血性分泌物(表浅性损害转为侵蚀性损害),头顶有一块约五厘米大小的皮肤萎缩毛发脱落区为放射治疗所致。病理检查:活检组织取自背部腰部及右侧前臂扁平丘疹,进行连续切片观察。镜下表皮基底层见有数处病灶,为正常皮肤所分隔,瘤细胞有的呈花蕾状向下坛生,有的从上皮脚呈树枝状向下坛生,在真皮层呈索状或巢状互相融合。靠近真皮表层从上皮脚坛生的细胞索仍见有细胞间桥存在,其余瘤细胞类似于基底细胞,胞核大,椭园形或长园形,为深嗜碱性,胞浆少,无细胞间析,亦无核分裂像,部分痛胞含有黑色素颗粒。在瘤细胞索或巢中,见有二个角囊肿形成,围绕角化或不全角化中心的瘤细胞很象毛发基层细胞,此外在瘤细胞巢中,见有腺管状结构,部分腺状结构与邻近的汗原结构相似,部分腺状结构呈明显的顶浆分泌腺(apocrine腺)结构。结缔组织常随肿瘤坛生,坛生的结缔组织较疏松,围绕瘤细胞团之周围。其中并有炎性细胞淋巴球浸润。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24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