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肺气肿
年代:未知
医家:张占元
开本:32开
来源:上海市人民医院
印刷:铅印
曹××,男49岁。1960年4月15日入院。气喘咳嗽已20余年,每到秋冬加重,近三、四年来一年四季不断,劳动或受寒尤重。此次发作已20天,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喀黄色稠痰,胸痛发胀,食欲减退。查体:体温37°6,脉搏9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10/80毫米汞柱,慢性病容,端坐呼吸,耳垂、口唇、颜面及四肢末稍发绀,全身皮肤干燥,表浅淋巴未触及,颈静脉不怒张,扁桃体不肿大。胸部前后直径加宽呈桶状,扪之语颤增强,叩清音反响,心界及肝界均未叩清,心音微弱,无杂音,两下肺有干、湿性罗音,支气管喘鸣音明显且吸气音短弱,而呼气音延长。腹肌急,但无压痛,右肋下可触及肝界2横指。神经系统(一)。X线胸部透视,肺纹理增厚,透明度增高,横膈下降,运动减弱,心脏外形大小正常。化验:红血球400万/立方毫米,血色素90%,白血球总数16000/立方毫米,中性62%,淋巴23%酸球15%。诊断: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入院前曾用氨茶碱、麻黄素、青霉素不效,决定用中药治疗。现脉象浮弦稍数,舌苔白,口干不喜饮,痰多而稠,喘不得卧,纳减神疲,微恶寒而无汗,证系风温袭肺,痰浊中阻,治宜宣肺化痰。方用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