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5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患者,男,59岁。现代医学检查1982年10月16日上海龙华医院血常规:血色素5.5克%(55克/升),红细胞183万/ mn3(1.83×112/升),白细胞61600/ mǐ3(61.6×108/升),中性8%(0.08),淋巴88%(0.88),幼淋7%(0.07)。1982年10月16日骨髓象示(骨髓片号:82—63)中幼粒2%(0.02),晚幼粒5%(0.05),带状核5%(0.05),分叶核3%(0.03),嗜酸粒细胞1%(0.01),幼淋3%(0.03),大小淋巴细胞68%(0.68),中幼红细胞4%(0.04),晚幼红细胞9%(0.09),增生极度活跃,以淋巴细胞系统为主,粒、红两系均受抑制,比例无意义,巨核细胞系统中未见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但成堆及散在血小板可见到, ARI染色中性分叶呈强阳性。意见:髓象极度增生,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结合周围血象,符合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982年10月18日超声波示:肝上界锁骨中线第6肋间,肝下界在右锁骨中线肋下厚2cm ,下界3 cm ,肝在正中线剑突下厚2 cm,下界4 cm,最大横径10 CI。脾:厚8.5 cm,肋下20 cm。1982年10月26日:E花环9%,淋转18176。临床证候3月来经常头晕乏力,腹部胀闷不舒,半月前突然高热,因当地发现白细胞异常增高,脾脏肿大而转至瑞金医院,经骨髓穿刺证实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982年10月14日住入龙华医院,给予中药治疗。形体消瘦,精神疲软,营养较差,面色萎黄,眼结膜苍白,时或头晕目眩,经常胁腹胀满,按之更甚,脉浮弦,舌淡青,苔薄白。全身皮肤无出血性瘀点、瘀斑,无蜘蛛痣;双侧腹股沟均可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数枚;巩膜无黄染;肝上界第7肋间,肋下3 cm,质中,表面光滑,无触痛;脾肋下20 cm ,质硬,触痛。患者过去有血吸虫病史,曾作锑剂治疗。【中医辨证与治法】脾肾阳衰,血失生化,寒凝气滞,痰瘀交结,癥积乃成。立补脾温肾,运阳补督,行气散寒,化瘀消结,祛散积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