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唇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林××之子,二岁,尚未断乳。发热自汗, ,上下唇肿 痛, 下唇肿势特剧,自汗不止,炊肿之状如蚕茧,食乳困 难,日夜啼哭,由楚雄来昆就医。先经西医诊断为口腔炎, 服西药无效,肿势益甚,始求余诊,此时病已迁延二十余 日。诊其脉,濡软无力,舌润。以乳幼小儿罹患此症 体功元气既已不足,此时如忽于固本,妄投清凉消肿之剂,势将 促其恶化。考其唇肿之状,名曰“茧唇”。其发热者,虚热 地。而自汗亦属卫虚不固,津液外泄,阳越之候。 《内经》 云: “脾气通于口,脾之荣在唇”。, 《医学心悟》 谓是症: “唇上起小泡,渐肿渐大如茧,此心脾郁热所致。 ” 《寿世 保元》治本症大要云: “审本病,察兼证,补脾气,生脾 血,则燥自润,火自除,风自息,肿自消。若患者忽略,治 者不穿。妄用清热消毒之药,或用药线揭去其皮,反为翻花 欣症G。”惟二书所列施治之方于此症多不可取。细审此症, 初起固属心脾郁热,胃浊不降,只因不能及时施治,或过 服清凉消炎之剂,日久元气损耗,胆胃浊气上逆,以致病势 转其。当此之际,治疗之法,应标本兼顾,既求补虚而化郁 执.又求消肿以止疼痛。因法仲景《金匮》治狐惑一症: “其面日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刚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10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