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运用滋潜固下法治疗久热不解二例-病案二
年代:未知
医家:肖国琼,金厚如
开本:未知
来源:北京儿童医院
印刷:铅印
王××男7岁间断发烧八个月,近四个月持续高热在38℃~40℃之间,食欲不振,肢体消瘦,夜间盗汗,在外院多方治疗未效,于1964年5月14日转入我院。体查:入院时神志清,发育营养一般,面色苍白,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肋下3厘米,剑突下5厘米,质略硬,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一),化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克,红细胞360万,白细胞计数16,000,中性67%,淋巴31%,单核2%,血沉128毫米/第一小时,便尿常规(一),胸部照片(一),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血培养二次(一),十二指肠液培养(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1:600,肥达反应(一),肝超声波检查正常。诊断:发热待查,变应性亚败血症?一诊:入院后除服中药外,同时给抗菌素治疗,住院二十三天,体温仍呈弛张热型,一般均在38℃~39℃之间,夜间最高达40℃(腋下)。开始考虑为阴虚体质,兼感外邪,未得透解,治法以清解热邪,两清气血,调和营卫,曾服桂枝麻黄各半汤加“玉女煎”,继而用麻杏甘石汤与青蒿鳖甲汤加减,又用“人参白虎汤”等均不见好,于6月8日请金老医生诊治。舌质红,苔白中微黄而干,脉弦软数。【辨证】阴分蕴热,灼耗津液,有损及真阴之势。【治法】滋阴潜阳,佐以清泻阴分蕴热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