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运用滋潜固下法治疗久热不解二例-病案一

年代:未知
医家:肖国琼,金厚如
开本:未知
来源:北京儿童医院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田××男10岁1963年3月3日住院。病初起为低热,继而高热十四天,呈弛张热型,午后达40℃以上,曾用西药治疗,不见好转,伴头晕,头痛而入院。体查:发育营养尚好,呈急性病容,其他无阳性发现。化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7克,红细胞384万,白细胞计数4,200,中性50%,淋巴48%,单核2%,血小板132,448/立方毫米,血沉45毫米/第一小时,大、小便常规(一),血培养三次(一),冷凝集素滴度正常,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正常,未找到疟原虫及狼疮细胞,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一),骨髓检查正常,淋巴活体组织检查正常,胃液中曾找到抗酸杆菌,但两次培养(一)。诊断:发热待查。治疗:得病开始用氯霉素,后用抗结核治疗,均未见好转。于5月7日请金老医生诊治。一诊:发热日久不解,于夜间发热,半夜自退,口不渴,热退时有汗,发热时有头痛,但不畏冷,食欲正常。舌质红,苔黄厚少津,脉数弦细。【辨证】热邪久留,阴分耗伤,营卫不和,气机不利,呈久热不解,下焦阴分已亏,有深入内闭之象。【治法】辛凉开肺,甘寒养阴,佐以滋潜退热之法。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792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