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生眼科医学理论和临证经验简介

年代:未知
医家:叶威礼,陈文祥
开本:16开
来源: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印刷:油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医学生活史略陈明生先生,字琪生(1914~1982),原籍福建仙游县,其祖父陈德兰(1865~1918),其父陈云开(1891~1974),都专长眼科之道,陈明生老师自幼秉承家学,又受业于福州名医郭云团先生门下,勤学不倦,深得郭老先生的赞扬。并于11936年毕业于福州中医学社,同年秋在榕城自立眼科诊所,由于临证精辨,同情贫病,解除了许多眼科重危病证,声望日隆,医名远播。解放后在党的中医政策鼓舞下,于1956年就职福建省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福建中医学院眼科教研组副主任。多次评为省、市先进标兵,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代表。先后撰写了《中医眼科诊疗学》等廿余篇的论着,研制了《愈红散》、《愈红膏》。《珍黄膏》、《黛黄散》等眼科局部外用药。陈氏眼科、三代相承,在福建已树一帜。学术思想陈明生老师主张“肝开窍于目是论目之总纲,五轮学说是论目之洋”。强调调整脏腑气血功能,把握阴阳以平为期。是眼科治疗大法,眼疾辨证除具有局部特点外,又与脏腑密切相关,这是中医眼科的特点。一、提倡“存五轮,废八廓”眼与脏腑的关系,中医有“五轮八廓”学说。所谓五轮源出《灵枢·大惑篇》,历代医家总结为白晴属肺称气轮,黑睛属肝称风轮,瞳人属肾称水轮,两眦属心称血轮,两睑属脾称肉轮。八廓源出《秘传眼科龙木论》,是将眼部分为八个区域,即天廓、地廓、风廓、雷廓、泽廓、山廓、火廓、水廓,以六腑配属指导临床。《审视瑶函》认为“轮以通部颜色为证,而廓以轮上血脉丝络为凭,或粗细连断,或乱直赤紫,起于何位,侵犯何部,以辨何脏何腑之受病。”历代医家对“八廓”看法不一,如《审视瑶函》“八廓以脏腑相配”《医宗金鉴》“八廓以六腑为主,除掉五脏加上包络与命门。”二家八廓分位完全不同。陈明生老师认为:“五轮配属五脏,亦包括六腑,尚有益于眼疾之辨证论治。八廓的配属以六腑为主,分位过细,与临床不尽相合。”又说:“眼科目赤,以抱轮红(睫状充血)与睛红赤(球结膜充血)为主,难以八廓详分。至于八廓分位以推脏腑之变,如观眼识痔法,察目诊伤法等尚值研究。”陈老能对祖国医学有独立见解,这种师古而不泥古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对眼科的基础理论应用于临床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二、目病与肝的关系陈老认为肝经与眼系相连,眼之能视物辨色都与肝有关,所以目病多责归于肝。他说:“眼病与肝有密切关连,以目为肝窍,睛承血荣,脏中血少,则乏供养而视昏,肝脏风动而凌窍于目”的理论指导眼科的辨证论治”。此外眼与其他脏腑亦密切相关,如《灵枢·大惑篇》:“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详细地划分出眼的某一区域属于某一内脏,进行辨证论治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三、通络法的应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于目而为睛,……”说明视力所以正常,要靠络脉通畅,精阳气上注于目窍。陈老强调把内眼病(眼底病变为主)多责为络脉失调,采用通络方法治疗,认为“络因精血虚而不足的虚证,治宜滋肾养肝,如参麦六味以补阴配阳,或挂附八味以补阳配阴。络因气滞血瘀的虚中实证以桃红四物加丹参、黄芪等调治。络因热壅血燔的实证宜清热泄火。通壅利络,以三黄泻心加归尾、赤芍、丹皮、生☰等调治。同时配合针灸疗法。”四、外治和内治法相配合陈明生老师认为:“眼科论治以眼与脏腑辨证论治,配合眼的局部治疗更为速效。”如在太阳、阳白、印堂等位取穴拔罐以祛风止痛,外敷三黄散以消肿散结。以及针刺疗法如:睑内挑刺法、枕颈挑刺法、眼区挑刺法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在内服中药上,他总结清、疏、调、补四法;清以治六淫之外邪,泻脏腑之实热;疏以和解少阳,利胆疏肝;调以通调脉络,气血平顺;补以实脏腑之不足。在清法中善用硝黄。认为凡是眼红结或脉舌俱实的内外眼疾均可内服大黄、芝硝以泄下清上。亦可用大黄粉调芝硝水湿敷,治外障红肿,有清热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在中医临床辨证上,陈老重视利用现代医学仪器检查内眼,作为☰☰辨辅助辨证内容。例如眼底出血点鲜红为新病,多责血热则络壅。治宜泄下清上以止血;若出血点暗滞多瘀血内停,治宜通络。黄斑区网膜浮肿明显多为络壅湿盛之象,以当归、赤芍配草蕊,泽泻通络利湿;若渗出小点多者系气滞络阻,以桃红四物加减,通络化瘀。中心窝反光消失多责肾虚窍阻,治宜滋肾通窍,宜参麦六味加味,这种应用现代医学仪器诊察出体征,作为中医诊治的分析,推进了眼科辨证论治的发展。临证及经验方一、赤眼的辨证论治陈老擅治眼,《应用中医药治疗树技状角溃疡》曾列为1965年全国十年科研规划的项目。他认为眼的病变在珠膜,按五轮学说分属黑睛,为肝主病,是阳证。热候。其致病之因系由邪热循经迫窍,结聚而成。主要症状是珠膜有块状或条状的溷浊和睛珠红肿、怕光。流泪、沙涩疼痛、视力模煳等。临床分三型:风热型:色泽浊而微隆。周围浸润广,抱轮赤壅而睛珠红肿,甚则波及眼睑,患眼阵痛剧烈,泪液量多,质粘。色微黄着睫。兼见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清涕,口燥、心烦,便结、溲赤等症。此系外风兼挟内热,邪胜焰极,其来势凶勐,发病骤然。实热型,色微黄而隆,抱轮赤壅白睛浓红,疼痛剧烈,泪多色黄易干。兼见头痛、口干、心烦、便秘、脉弦急、苔黄燥。此系热邪上炎目窍.虚热型:色澹,红限抱轮,酸楚作痛,泪稀易干。兼见头痛目眩交作、口苦咽干、便难溲频或淋沥作痛。此责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赤眼的治疗以祛除病因为主。热挟风者,以双解散疏散泄热,早期可用;若风从火化则需清泄里热如凉散、泻肝汤等直折其锋;实热者,治宜苦寒泻下如泻肝汤合承气汤,火焰折则清窍宁;剧痛伤阴,炎火灼液,邪去之后以增液汤善后;若肝阴亏,肝阳炽,虚焰上干者,以三黄增液承气汤引火下行,急下存阴;阴亏之极,当增水制火,选用黑参汤、大补阴丸等。此外在局部用消愈红膏以通络消止痛。二、视瞻有色的辨证论治陈老对视瞻有色的内障有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治疗经验。他认为:“本病属于虚证,治以补益而收效固然不少,但属于实热者亦常见。”对本病辨证论治提出“以目得血能视和血热则络壅,血少则☰滞”的理论为指导,治疗虽有行血、泻肺、活血通壅、凉血养阴等不同,但~以理血为治疗本病的总则。本病主要症状是眼前阴形,视力模煳,视物变小或变形。临症时以局部症状为依据,用五轮学说以辨证分型:黄斑区网膜水肿明显者,以通络行血,利湿消肿为主,用归薪合剂(当归、菊葫、赤芍、泽泻、杏仁、黄芩)黄斑区网膜渗出小点多者,以调理气血,宣络化瘀为主,用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白芍、生地)中心窝反光消失者以滋肾养肝通窍为主,用参麦地黄汤(党参、麦冬、生地、山萸肉、淮山、茯苓、泽泻、丹皮)此外,临证应根据全身不同的症状辨证加减,例如头晕者加钩藤菊花:虚者加党参、熟地;属热者加黄芩、生地、头痛属热者加夏枯草、黄芩、生垢;属实者加大黄,元明粉;属虚者加当归。川芎、熟地。睡眠不佳属虚者加枣仁、远志;口苦者加硃麦冬、硃茯神;尿赤者加木通、生地、车前。三、天行赤眼的辨证论治该病是最常见的外障之一,他认为:“其源多由外因而起,为表实证。其病因非风即热或以时气流行而发,并与整体密切相关。”以白暗属气轮为肺经主病,并与大肠相表里,如肺受风邪上走空窍则气轮红肿,肠道蕴热上干,发为赤眼。临床眼部症状均有发红、流泪、沙涩不舒,重则畏光疼痛、多粘结。如风盛型兼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清涕、脉浮、舌苔薄白。热盛型兼见鼻干口燥、心烦肌热、便秘溲赤、脉弦数、舌苔黄燥。风盛型用红眼一号以宜肺清热。热盛型用泄热合剂以清肺泄热(桑叶,薄荷、黄芩、丹皮、生、浙贝、谷精珠)。患眼外用通壅消红膏以消红散结(防风、薄荷、黄芩、当归、桃仁、甘石、辰砂、梅片、麝香等研制组成)。四、经验方介绍验方1:红眼一号(荆芥、桑叶、黄芩、碗子,丹皮各9克,批一叶6克、赤芍15克、水煎服,日1~2剂。功效:疏风清热。主治:天行赤眼风盛型。验方2:金后验方(澹竹叶、木通、泽泻、白芍、丹皮、生、黄芩各9克、夏枯草、赤芍、草决明、生地、各15克)。水煎服,日1剂。功效,清心泄肺,利络散结。主治:金疳。验方3:青盲验方(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各6克,桑白、丹皮各9克,地骨。赤芍花蕊石各15克,水煎服,日1剂。功效:活血化,利络通窍。主治青盲。验方4:上胞下垂验方(黄芪、党参、赤芍、夏枯草各15克,炒芍、苍术。白术各9克,化皮。当归各5克,木香、砂仁壳各3克)水煎服,日1剂。功效:健脾益气,养血通络。主治:上胞下垂(脾虚型)。小结陈明生先生自幼兼承家学,1936年毕业于福州中医学社,以专长眼科而知名于省内外。善于研究古代经典着作,汇总发掘其精华,提倡存五轮,废八廓的学术论点。提出“以肝开窍于目是论目之总纲,五轮学说是论目之详。”的独立见解。陈明生先生在临床诊治上充分运用了祖国医学理论,重视眼病与整体的密切关系,善于变古之制以适应今病,他总结了清、疏。调、补等眼科治疗方法,同时重视眼科局部的治疗如汤拔罐法,针刺、外敷、点眼膏等,以配合整体治疗以提高疗效。在“清法”中还活用硝黄,认为“凡是眼红,结或脉舌俱实的内外眼疾均可内服大黄、芝硝。”在内眼疾病的治法上概括其因多责脉络失调,强调采用通络方法为治则。疗效显着,享有盛名。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51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