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体质刍议

年代:未知
医家:庞万敏
开本:16开
来源:河北省邢台地区眼科医院
印刷:油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历代医家对疾病与体质的关系论述较多,而对眼病体质论述者却不多1。眼病体质主要是阐述眼病的全身机能状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亦属群证论治的范畴。它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故余不揣荒陋,提出眼耆体质之管见,以就正于同道。一、古今医家对体质的认识体质即素质,是人体平素生理机能的综合状况。亦是机体强弱的标志。它禀赋于先天,而亦受后天诸因素(年龄、性别、体型、药物耐受性、发病经过、工作性质、生活环境。营养锻炼、四时气候等)的影响。对此,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已有极为详细的论述,他说:“天下有同此一治病,而治此有效彼则不惟无效,反而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去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气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脆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肢体有劳逸,年龄有老少,养有膏梁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如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鲁异。”《内经》把体质分为五种类型,即“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不等。”尔后,李东垣的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体质;朱丹溪的肾阴不足,虚火偏胜体质,叶天士的胃不足体质;张景岳的肾阳不足或阴损及阳体质王清任的气滞血瘀体质等也被公认。此外,以谚语表述之体质者,亦应予以重视,如“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肥人多痰湿”、“瘦人多火”等。至近代匡调元氏又将体质概括为六大类型,即正常质、晦涩质、腻滞质燥红质、迟冷质、倦质。至此,体质学说更臻完善。二、眼病体质类型叶天士说:“论病先论体质,形、色、脉象,以病外加于身也。”笔者根据多年眼科临床实践,结合历代医家对体质的各种论述,将眼病患者的体质总结为七大类型。/.正常体质:体强力壮,精神充沛,面色润泽,胃纳佳良,二便调匀舌澹红,苔薄白脉象从容均匀,和缓有力,即所谓阴阳和平之人。。2实热体质:面红冒赤,烦燥不宁,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数实。3.气滞血瘀体质:胸胁胀满,走窜疼痛,性情急燥,兼见症块刺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妇女可见月经闭止,乳房胀痛等。4.痰湿体质:形体肥胖,晕冒昏,脱腹胀满,口干不欲饮,食凉便漉,纳呆食少,舌苔白腻,脉濡或滑。5.虚寒体质:面色不华,四肢厥冷,恶寒怕冷,喜热饮食,大便遮泻,小便清长,舌澹胖有齿痕,脉迟缓无力。6.气血两虚体质: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澹而嫩,脉细弱。7.阴虚体质:形体消瘦、口干咽燥、眼晕失眠、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由上述可以看出体质与证候紧密相关,“体质是证候产生的基础;证侯是邪气作用于体质的表现”(《中医杂志》1981年12期5页)在临床具体运用中,远不止上述七种体质类型,而有数十种甚至百余种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对具体体质作具体分析。比如:实热体质,又可分为心经实热、肝经实热、胃经实热等;气滞血体质,又可分以气带为主者和以血瘀为主者等。就体质虚实而言,实热。气滞血病、痰湿体质属实;虚寒、气血两虚、阴虚体质属虚,还有既不偏实亦非偏虚的正常体质。在眼科临床中,正常体质、实热体质、阴虚体质较为多见虚寒、痰湿、气滞血疯、气血两虚体质则较为少见。一般来说不同的体质对眼病有不同的影响。偏实体质者易实,对疾病反映较强,易表现为实证、热证。偏虚体质者易虚,对疾病反映较弱,常向虚证,寒证方面转化。即“阳盛之人易热化,阴盛之人易寒化”。再者,临床时亦往往不以单一体质出现,而是虚实交错换杂,寒热同时并见。处理时,要补泻兼施,寒热并用。牢记“勿实实,勿虚虚”之诚。三、眼病与体质的关系在识病辨证过程中,除确诊眼病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肾、肝、脾、胃等重要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如心脏病脑血管意外、肝炎等,应及时请有关科室会诊,以免贻误病情。全身病急重者,以治疗全身病为主;全身病缓慢者,宜同时兼顾之。而眼病和全身病同时存在时,也可以“因人(体质)为先,因证(病证)次之”。眼病确诊之后,每一种眼病都有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特效方药或经验方药,但必须参考体质,辨证施治,因而,眼病与体质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如下三种情况:一眼病与体质属于同类性质者,施治较易。如花霜白陷,症见羞明流泪,抱轮红赤,黑晴白浮嫩,证属实热。正常或实热体质者,治宜清热泻火,则属此类情况。一眼病与体质的表现不一致,两证并列,治宜兼顾之。如火疳,症见白晴紫红,隆起压痛,证属热。气血两虚体质者,则宜益气养血、清热散症。眼病与体质发生阴阳寒热对立时,则以寒热并用,补泻兼顾。如青盲(球后视神经炎),症见冒珠疼痛,转动加重,牵引头痛,视物昏煳,证属风热。虚寒体质者,治宜疏风清热,温阳散寒。四具体临床运用以局部病变为主的眼病,发生在正常体质上,就遵循局部辨证论治的原则。如花酸白陷(单病病☰性角膜炎),此病系温热毒邪所致。病之初起,症见羞明、流泪、磨涩疼痛、白睛红赤、抱轮暗红、黑晴白浮嫩、证属风热、治宜疏风清热,方用钩藤饮加减(《中医眼科临床实践》)。病情发展,黑睛酸陷扩大或并发瞳神缩小,黄液上冲,为肝胃热盛,热毒上灼瞳神,证属实热火毒,治宜泻火解毒,方用银花复明汤(《同上》)。病之恢复期,黑晴露清界明,白睛澹赤,为余热未清,邪热伤阴,证属阴虚郁,治宜养阴清热,退明目,方用养阴清热汤(《同上》)加菊花、蝉蜕之类。以局部病变为主的眼病,发生在其他体质上,急性者,“急则治其标”,则以局部辨证为主,参考体质,随证加减。如黄液上冲,此系热壅盛所致,治宜清热解毒通腑,笔者用大剂养阴清热汤加青金,芦荟、大黄,实热体质者加元明粉,如为阴虚体质者加沙参、石斛、天冬、麦冬;气滞血瘀体质加归尾、赤芍;气血两虚体质,原方减量加党参、黄芪、当归、白芍之类;痰湿体质,加草叩、榔槟、焦术、陈皮;虚寒体质者加吴乐苗、炮姜等。慢性者,“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治,采取辨眼病证候与体质相结合的原则。如视瞻昏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胳膜病变水肿期),系水液代谢失常所致与肺、脾、肾、三焦功能失调有关,理应调治所属脏腑。痰湿体质者,笔者常用健脾燥湿汤(《同上》)。实热体质者,则选用具有清热燥湿的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虚体质,则选用滋阴降火之知柏地黄汤加减(《同上》);气滞血瘀体质,则用逍遥散加减(《同上》)或血府逐瘀汤;气血两虚体质,选用归脾汤;虚寒体质,选用四神丸合桂附地黄汤加减(《同上》)以“益火之源,以消阴弱”。以全身病变为主的眼病,眼病为全身病的并发症,必有体质可查,辨证重在体质,眼病证候视为随证加减的指征。如目血](高血压性视膜病变)。实热体质者,宜用龙胆泻肝汤;阴虚体质者或气滞血瘀体质者,宜用育阴潜阳通脉汤;痰湿体质者,宜用天麻半夏白术汤;气血两虚体质者,宜用八珍汤;虚寒体质者鲜少;无论何种体质,必须结合局部证侯,随证加减。新鲜出血加茜草、藕节、三七等祛瘀止血,或加白茅根、侧柏炭。炒槐花凉血止血药物;陈旧出血加鬼箭羽、炒桃仁、三棱术化软坚药物;渗出加木贼、蜕、柴胡等解郁之品;神光不足者(视功能受损)加五味子、枸杞子、女贞子、楮实子滋阴明冒之药。总之,眼病与体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眼科辨证论治的方法必须道循,眼病体质亦必做为重要的参考条件。单以眼部辨证而忽略体质,或单以体质辨证而忽略眼病局部辨证之特点,在临床上都不能取得较好效果。笔者以往已有这方面的失误教训。如一位急性色素上皮炎的患者。根据以经验,投以清肝解郁益阴渗湿汤加银花。公英方,服后不惟无效反而引☰腹胀、腹泻。详为辨证,证属虚寒,又投以温中散寒的加味附子理中汤,喜但改善了全身症状,而且黄斑区水肿很快吸收,视力明显提高。又如一像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息者,以清肝解郁益阴渗湿汤加减治疗,眼底出血基毒吸收,但出现了腹冷泄泻等寒象,给予附子、肉桂等温中散寒药物,虽甲出前靠全身寒象得到改善,结果致眼底再度出血,数月失明。由此可见,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正常体质者,以眼病局部辨证为主,其他体质者,则以眼病辨证与体质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取得满意效果。以上是本人对对眼病体质的初步认识,其中还有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发掘和探讨。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51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