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观谈眼病的防治

年代:未知
医家:袁彩云
开本:16开
来源:桃源县中医院
印刷:油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祖国医学渊源于《内经》,它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指导,有着深远的意义,其学术特点表现为整体观和辩证论治,这是每个医道者,不可不能身而遁之。眼乃心之窗,其喜怒忧思,则莫过于眼之表情,其情者为身生之精,聚发于心,表现在晴,但亦为父母精之本始,运于四时阴阳,它既是全身精气之贯注,又是外界万事万物传逆之枢扭,现将内经中有关联系眼之部分,初浅体会于下:(一)眼与阴阳的关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一理论贯穿于眼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各个方面即“顺乎阴阳四时,弗能害也”过阳则亢,过阴则制。自然界中的阴阳普遍存在,万事万物都不离阴阳,反应到人体上的阴阳,有昼夜相交,在眼上表现有精强精弱,阳则生,阴则制生制平衡,与人得道,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这种阴阳规律,是随一定条件和时空的反映。在某种特定环境和时间转移上,有不同的表现:“如阳盛则表现在春夏二季·为阳中之阳,喜怒喜暴,常发生急性青光眼。流行性结角膜炎;如阴盛瞑喜暖喜的,常在秋冬二季,为阴中之阴,多发生迎风流泪,虹膜炎。人体中的阴阳亦有子午交界反应,是阴阳转折点,眼亦有此反应,如青光眼上午眼觉清晰,下午眼觉模煳,每到11-12点为复发较多,b白内障。视神经萎缩·常觉上午模煳,下午夜间清晰所以其眼之旋转。睁闭,眼压昼夜之变化,房水流畅系数,以及血替的收缩与扩张都随阴阳而消长,起着有规律起伏的变化。1。从眼的部位来看,眼上部为阳,眼下部为阴,左眼为阳,右眼为阴,在血位为阳(指功能),在津位为阴。2、从功能上看,眼动为阳,眼静为阴,喜冷者为阳,喜热者为阴,眼上转为阳,眼下转为阴,眼喜睁为阳,喜为阴。3。从时上来看,上午为阳,下午为阴,早上为阳,夜间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新发眼病为阳,陈旧眼病为阴。故在眼部阴阳运动的平衡性,往往为阴阳消长之变这是辩证的根本,如一旦阴虚阳,阴强或阳强,则失去其平衡性,就会失去其协调而发生阴阳不和之眼疾,阳亢则阴病,其眼胀痛,阴盛则阳衰其眼昏花,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精所奉其人寿则视物明朗,阳精所降其人夭,则视物昏花,只有阴平阳秘。眼神乃治,故须注意阴阳之平衡,七情之戈发,气候之变迁,用药法则之要旨,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二)眼与整体关系中医辩证的特点是整体观,是将整体以功能联系来划分的,眼睛亦是整体功能的外在表现,所出现眼疾,常为全身性疾患,及时或延时的综合性反应之评定,即眼与全身体液之间与各脏腑细胞之间,与外界事物反映反馈之间,存在着一种奥秘的活动,即神明活动。1、从五脏的测知来看,眼之精,脏气生,精传神,神属心,心气来源于五脏六腑之精华,眼为五脏六腑之精而上聚于目,从眼从五行生来看神里,可以测知其人脏象是否健康,反之,其人视物明朗亦是脏象的健康反映《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巢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精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这是古人对眼之剖解,已成为中医眼科理论基础,并长期用于实践是正确的。如心主神明,心系集中人的智慧,思维之器官,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功能所在,眼之瞻视四方,与神俱路,是心之使也,心主血眼是血所养,无血则神不发,神不发则光不驰,在眼上面表现常为视网膜视神经疾患。如肝乃将军之官,是指一种物质基础所发出的功能表现,肝旺阳强,肝虚阳弱,肝乃魂之居也,眼为肝之窍。魂藏于内,气表于外,肝气足则眼神足,肝气衰其目无神,肝藏血,眼为血所养,其充在筋,常表现为眼脉络疾患与眼功能疾患。如脾为中宫之官,营之居也,饥饱劳役,则可伤脾,脾伤则营精不足,而不能上供于目,造成光源无着,脾是光之本,光是脾之能,如老年人中气不足,小儿嗜食成积,均可致脾不化食而导成如老年白内障,小儿甘积上目等疾患。如肺是辅佐君主的。即外引内传。受君主之旨而主视,肺气足眼之魄足,即眼转换接纳灵敏,诸气愤郁,皆属于肺,如忿怒郁结愤怒,可引起眼之多种气功能疾病。常见的有中央血管阻塞,青光眼等。如肾为作强之官,是先天之本精而成,肾主水主津液,其充在骨,通于脑,为水火之脏寓有真阴真阳,瞳神属肾,故肾亏之人,多患眼底疾病。2、从五行生过来看:人有五脏,化生五气,七情五志,息息相关。眼亦有五轮生五气,以红肿病热雾燥清,其五行在眼上面的运用,是相互资生和制约的关系是与脏腑相联系的阴阳反应,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辅相存。这正是阴阳相平衡调节的病理基础明代傅仁字氏在《审视瑶函》一书中根据《内经》眼之五轮应以五脏,其有歌曰:“肝有风轮是木形,两轮属土是脾经,水轮肾水瞳神也,肺属金方号气轮,两皆血轮心属火,五轮原属五行分,能知生封分虚实,理阴阳血气平”五轮配以五脏,五脏有病,各传其所胜,其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者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者轻而侮之。如肝轮属风木之脏,其病在角膜部位(角膜溃疡),则木气有余乘其原所胜之土,可发生前房积脓(脾经湿热),又可反侮其原所不胜之金,白睛充血又间侮其心引起两发红,若肝脾肺肾四脏有余,则可侮其水轮,引起水轮继发青光眼,白内障等,此为相克所致。五轮有克又有制,制则生,生则制,相生相制,循环无穷,其生者生,生之木为肝,开窍于眼,肝生筋,性刚而辗转,筋生心,心是眼把使之官,心生血,在体为脉,脉气为神气之源,脉生脾气,气源于火,火属阳之用事,主肌肉,司开。网生肺,肺气利则开,肺气阻则闭,气生皮毛,使之护卫运转,皮毛生肾,肾为充精主视。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互相依存,五轮相生,是眼的新陈代谢,五轮气化是眼的生长功能,是中医眼科生理病理学的概括,长期用来指导临床医疗实践。在治疗上,以滋水涵木,用在肾阴不足的眼底病,补火生土常用在肾阳不足之视神经病,培土生金,用于营精不足眼外病,补水清金用于眼津液热灼病,补肝养心用于眼脉络疾病,其五行相克疾患,主在泻实,如壮水制火,泻火清金,土抑木等都可用在各种实性眼病。这是指运动促使经络的转输,这几种运动都直接联系脏络与人之(三)关于眼睛之养《内经》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古人语:“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眼睛与脏腑阴阳,五行生克,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又与天时地理,入运昌节相依存,即五运有纪,六气有序,四时有令,阴阳有节,皆岁气也。眼亦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生活环境、精神因素,进行必要的摄养。要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11、从季节上保养……春三月,草木俱生,万物已荣,早峰亭旷目怡神,为东方之木,宜食以酸则肝气和谐故目明;夏三月·日亢阳升,酷照当午,动则汗淋,为南方之火,心火炎炎,易灼心阴,宜嗜以苦泻心经之火,早起踏晨雾,得以清气而爽身,清心目自明;秋三月,酷阳渐减,时令已燥,叶落花焦,此为肺金之用事,肺易沸郁而眼干雾燥红,宜食以清暑生津助液之品,制燥气,使肺气清,眼亦明;冬三月,冰冻地拆,阳气?衰,万物已藏,防逆其根,为北方之寒气,易寒袭伤晴而迎风流泪。视物不明,必食以热,充其暖,以和肾精之阴阳,静养其阳而日暖,目亦明在年龄和特性上来说:年轻人宜多动多眠·食以益智宁心,年老人宜百步恬心,食以清澹。一九八四年九月三日《审视瑶函》六字延寿歌:“春虚明目本持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四定知金肺润,冬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喜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食,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甚保神丹”。即意嘘则通肝。出肝家→切热聚之气,循肺吐故,呵则通于心,心为火脏,澄其心则神立,神立则眼明。四则通于肺,纳以清气,助眼之运化,呼则可出脾家浊54气,浊除阳升,喜则出胆中之火热,肝胆互调而肝和则眼气清。这是指运动促使经络的转输,这几种运动都直接联系脏络与人之宗气,起到通贯全身的作用,其宗气是聚水谷之气与大气填聚心胸,则称气海,是人体机转的主要力量,是贯通心肺的相互起生与循环。在十二经络中有八条直接联系到眼,通过运动,启发心的输气,肺的运气,脾的化气,肾的纳气,肝的调气来促进眼的新陈代谢,达到生养目。除此亦注意节制所欲,即“见素抱扑,少私寡欲”,以恬为上”切不要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这样的人眼睛退化则快,故要保精存真,不可不自慎养也。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51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