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导致动眼神经麻痹二例治验

年代:未知
医家:刘曙东
开本:16开
来源:武汉市中医医院
印刷:油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脑动脉瘤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不多见的眼病。对于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采用手术,但常因病人虑于手术效果,转诊中医。笔者近年来以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二例,效果满意,报导如下:病例一方某男52岁干部初诊日期1981年4月3日病史:二个月前,左太阳穴胀痛。两日后,左眼上胞开始下垂。又三日,上胞下垂加重,同时出现眼球呆定。视一为二,伴头晕。恶心、目眩。眼科以“动眼神经麻痹”收住院。住院期间,服补肝肾、益气血、搜风活络之中药,青霉素80万单位日二次肌肉注射。维生素B12500微克,维生素B1100毫克,每日注射一次。链霉素0·5克日二次肌肉注射,20余天效果不佳,转某医学院脑外科,诊断为“脑动脉瘤”,建议手术,患者虑于手术效果,来我院治疗·刻诊症状:头晕目眩,耳鸣如蝉,左侧眼球胀痛,羞明、恶心、口干溲黄,视一为二,脉弦数,苔干黄。检查:左眼上胞下垂,眼球呆定,瞳孔不对称,左侧稍大,对光反射迟钟。头部×光摄片阴性,脑血流图提示供血不足。辨证及治疗:肝火上炎。津精被灼、目失所养。治宜平肝清热,化瘀通络、龙胆泻肝汤合牵正散化裁;处方:龙胆草10克、炒山虎10克·柴胡6克·生地15克、丹参10克·川芎10克·钩藤20克僵虫6克、石决明15克、当归10克、夏枯草15克,针刺主穴;晴明、球球后、阳白透鱼腰。配穴:风池、丝竹空透腰、太冲、竹、合谷、足三里。隐白,每次取一主穴,二~三配穴,每日针一次,留针45~60分钟。服药20余剂,针10次后,患眼上睑稍能开大,眼球运动也较前灵活。眼胀头眩均有好转。原方去龙胆草、生地、川芎。加黄芩10克,香附10克,车前子10克,叉服10剩,胞睑明显上提,眼球运动更灵活,目眩也显着减轻,恶心已除。5米以内复像消失,唯近日来纳谷不香,肢倦乏力,证属肝火虽平,脾虚已露。法拟健脾益气、活血通络,处方:黄芪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柴胡8克、陈皮10克、山栀10克、丹参10克、升麻6克、钩藤20克、僵虫6克,上方加减出入30余剂,诸证已平,复视消失,眼球活动自如,上睑已恢复正常。观察二年余,疗效巩固。病例二付××男58岁干部初诊日期1983年3月23日病史:83年元月3日,看东西时突然出现“双像”,伴有鼻根及太阳穴痛。二天后,上胞下垂,“双像”加重,眼球不能转动。头晕、胸闷:呕吐一次。某医院诊断为“动眼神经麻痹”。对症治疗,病情不能好转。经脑外科会诊为“脑动脉瘤”。因拒绝手术,来我院住院治疗·则诊症状:头晕眼花、视物不清,眼球酸胀,恶心,视一为二,劳则喘,纳食无味,耳鸣胸闷,脉沉缓,舌体胖,舌质澹。眼科检查:左眼上胞下垂,遮住瞳孔全部,眼球不能转动。左眼稍外科,瞳孔中等散大。血压:200/110毫米汞柱。头部X光摄片阴性辨证及治疗:此为脾气下陷、中气不足、痰湿阻络、清窍被蒙。拟健脾益气,豁痰通络为法,补中益气汤合温胆汤原方服10余剂后,患者要求服成药,逐改用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杞菊地黄丸刺晴明、下晴明、球后、风池、太冲、合谷、列缺、内关,三阴交诸穴,每日一次,每次取三~四穴。针15次后,上睑明显。提,球运动也较前灵活,复视明显好转。再针15次,上睑基本恢复正常,眼球运动,复像消失,按上法再针10次,诸证已平,观察3个月,未见异常·讨论:上述二例患者,其共同症状为上睑下垂,视一为二,其病因,一为肝火上升,津液被灼,目失所养;一为脾气下陷中气不足。痰湿阻络。病因不同,治法有别。例一先期为肝火上犯,表现出头晕眼花,耳鸣口苦,故治法侧熏平肝泻火,舒筋活络,方用龙胆泻肝汤合牵正散。后期又出现纳谷不香。四肢乏力等脾虚证状,乃为肝火太盛,克及脾土,清阳之气不能上荣于目,约束失司,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以补中升阳,以司约束。配合针刺以助药功。例二证见食不知味,胸闷恶心,气短,舌胖,舌苔白腻,为中洲不运。痰湿阻络,故着眼于益气健脾。化痰活络法。以期收全功。由上二例可以看出,同为一证,治法有别,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究其关健,在于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51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