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眼肌麻痹34例临床报告

年代:未知
医家:石守礼
开本:16开
来源: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印刷:油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眼肌麻痹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眼病。是以一条或数条眼外肌的完全或不完全麻痹而引起复视,定向定位错误为特征的眼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成年人较多见。由于复视的干扰,患者常有眩晕、恶心、呕吐以及步态不稳的表现。近年来,以辨证施治治疗本病34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34例中男性2.4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7岁,35~55岁之中年人占20例。其中干部15人。工人6人,学生6人,农民和市民各3人,军人1人。病程最长者八年,短者2天。34例中计外直肌麻痹12例。内直肌麻痹2例,上直肌麻痹2例。下直肌麻痹4例,上斜肌麻痹3例,动眼神经麻痹5例。重症肌无力6例(其中3例伴有咀嚼、颈项及上肢带无力)。二、治疗方法34例中除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加用西药外。其余32例均服用中药。3例患者加用了针灸。根据患者眼部症状,结合全身情况进行辨证分型施治。34例患者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脾虚气弱型: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肌肉无力。眼带弛缓。约束失司,证见视一为二,头晕气短,举睫无力。倦怠乏力。食少便糖,或咀嚼无力。舌质澹。苔薄白,脉虚而无力。治则健脾益气升阳,方药:党参、采黄芪、炒白术、升麻、柴崩、防风、羌活,陈皮、采甘草。2、脾肾两亏型:素体中气不足。加之房室过度。精液耗散。风邪客于肝络。除上述见证外,兼有头晕耳鸣。颈项无力。腰膝酸软等证,治则健脾益肾佐以祛风。方药:党参、奚黄芪、茯苓。川断、仙茅、牛膝、防风,五味子,枸杞子,当归,龟板。3、风邪介袭、痰湿阳络型:素体虚弱。卫阳不固。风邪挟痰乘虚袭入经终。导致眼带转动不灵。证见视一为二,目珠偏斜,或上胞不能拾举。舌苔白,脉浮或浮滑。治则祛风凌痰。舒筋活络。方药:秦芫,荆芥、活、防风、钩藤(后下)、全蝎、白附子、僵蚕、木瓜、蝉蜕、地龙、当归、甘草。4、营卫不和、风邪袭络型;营卫不和。脉络空疏。风邪乘虚袭入,证见视一为二;或目珠偏斜,或汗出恶风,舌苔薄白。脉沉细,治则祛风和营。方药:当归,白芍、桂枝。炙甘草、羌活。防风、荆芥穗、茯苓、生姜、六枣。5、瘀血阻络型:外伤或手术后瘀血阻滞经络、风邪乘隙侵入。证见视一为二。或上胞下垂,或目珠偏斜,或有眼痛现象。舌苔薄白。或舌有瘀点。脉象细滩。治则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方药: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熟地、鸡血藤,钩藤(后下)、丹参、防风、羌活,郁金、甘草、三、治疗效果1。疗效标准治愈:眼球运动恢复正常。复视完全消失,睑裂恢复正常大小。显效:眼球运动基本恢复正常,但睑裂较对侧稍小,或复像距离显着缩小。好转:眼球运动受限好转,复像距离较前缩小。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者。2、疗效分析34例患者。其中治愈者21例,显效10例,好转1例,无效2例。眼肌麻痹分类疗效及分型疗效见下表,表!(略)。。。四、病案举例例1、周××,男,47岁,干部。1984年3月6日初诊。主诉双眼视物不清多年。近一周视物成双,视力右0=5。左0°1。外眼不充血,眼球正位。眼球向各方运动受限不明显。眼底:左眼用-12~00D可见。双眼底未见明显病变。复像试验:右眼戴红镜片。水平复像,向左侧注视时复像距离加大,周边为红像。且稍显倾斜。无明显代偿头位。无头晕及其他不适。舌苔薄白。脉弦缓。诊为视岐(右内直肌麻痹),证属风邪外袭。痰湿网络。治宜祛风化痰,佐以养血。方用羌活10克、防风10克,升麻0克、葛根15克、白芍15克、僵蚕10克、全蝎8克、钩藤(后下)30克、甘草6克、当归12克、水煎服。针☰竹透鱼腰右。上晴明右,太阳双,风池双。前方服三付。针灸6次,复像消失,为巩固疗效。嘱其再服原方3付。例2,王××,男,45岁,干部。1981年9月17日初诊。主诉自1979年6月右眼疼痛,发抽。后即发生上睑下垂。次年11月,左眼亦发抽而下垂。今年6月在冀医二院诊为重症肌无力,曾服酚抑宁(5毫克)共710片,吡啶斯的明(60毫克)100片,因无效果。经友人介绍来门诊进行中医治疗。目下双睑下垂。咀嚼无力,颈项及上肢肩带亦无力。头晕耳鸣。查视力0·8双。双眼晶状体先天性兰色内障。睑裂平视时5毫米。上视时6毫米,自觉双眼转动不灵,但不受限,舌苔薄白。脉弦缓。诊为上胞下垂。证属牌肾两亏。治宜健脾升阳益肾之剂。方药:党参15克、炙黄茂30克。葛根15克、升麻6克、炒白术12克、杜仲12克。川断12克,怀牛膝15克,钩藤(后下)30克。当归12克、八芎10克、补骨脂12克,水煎服。9月28日二诊,云服药后自觉睁眼稍好,咀嚼较前有力。但药后口干,舌苔薄白,脉弦缓。前方减川芎加知母10克,以监制参芪、白术之温燥。1981年元旦,时值友人来石,告知病人已愈。例3、祝××,男,48岁,农民,1984年2月10日初诊。主诉左上睑不能抬举。眼球转动受限一月余。一个月以前突然发生左眼不能睁开。眼球转动不灵。伴头晕呕吐。随即到邢台眼科医院、冀医二院神经科检查,经西药治疗一个月,效果不明显。遂来我院就诊、查视力右1-5,左0·6。外眼不充血。屈光间质及眼底均正常。左眼上胞下垂。平视时睑裂高度约2毫米,暗神中度散大约6毫米。对光无反应。眼球外斜约15度。向上、下,内侧转动均受限。血、尿化检正常。血糖阴性。脑电图正常,颅底片正常。血压140/90毫米汞柱。患者无烟酒着好。舌尖红。苔腻。脉弦细。诊为左眼上胞下垂(动眼神经麻痹),证属中气不足。痰湿停聚。风邪挟痰上犯清窍,导致眼带转动不灵。上胞不能抬举。治宜升阳散风。涤痰通络。方药:生地5克。升麻6克。葛根30克、当归15克、全蝎6克,僵蚕10克、钩藤(后下)15克,菊花9克、赤芍15克,茯苓30克、炒白术15克,地龙10克,水煎服。3月15日二诊,双眼睑裂基本等大,左眼瞳神仍略大,对光反应较弱。眼球外斜约5度。向内活动仍稍受限,苔薄白。脉弦缓。痰湿已化。中气来复。前方减全蝎、钩藤、菊花,加荆芥、防风各10克。服至3月26日诸症消失。嘱其停药,观察至今未复发。五。讨论祖国医学对于疾病之命名。多撮其主要症状以为病名。就眼肌麻痹的主要症状来说,轻症无明显之眼球偏斜。而以复视症状为主者。则称为“视歧”或“视一为二症”;如有明显之目珠偏斜。则称为“目偏视”“风率偏视”。如上睑下垂明显时则称“上胞下垂症”眼凰麻痹的原因至为复杂。举凡颅内炎症、肿瘤、出血、颅脑和眼眶的外伤、手术。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重症肌无力和中毒等,均可引起,但临床有很多病例往往不易查明原因。本组34例中有3例有外伤史。1例有眼眶手术史。1例感染性神经炎。6例重症肌无力。其他病例均无明显之病因可查。祖国医学关于本病的病因,以《内经》记载为最早。《灵柜”大惑论》说:“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目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中其精。则清散,精散则视岐,视岐见两物。”《类经》注云:“目系急则目眩睛料,故左右之脉。互有缓急。视岐失正。则两晴所中于物者,不相类比,而各异其见。”说明邪中于脑健,导致精气耗散。目系紧急,左右眼带(眼外肌)互有缓急,使眼睛偏斜,两眼不能同视一个目标。是发生复视的主要原因。其后巢元方《诸病源侯论·目偏视》认为;“目是五脏六腑之精华。人脏腑虚而风邪入于目。……晴不正则偏视。”清代黄庭镜《目经大成·睑废》一书说:“此由……脾虚所致。”这些条文均说明正虚风侵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正像《内经》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眼睑与眼外肌均为肌肉组织,肌肉为脾脏所主。脾虚中气虚弱。则生化之源不足。肌肉失却气血之营养。所以肌肉痿软无力。上胞不能抬举;眼带失却营养,则目珠发生偏斜;胖虚气弱。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聚而生痰。风邪挟痰湿上攻于目。阻蔽经络。筋脉失养。使眼带弛缓不收;目珠偏斜,两眼不能同视一个目标。因此发生视一为二。故对本病之治疗多从健脾、祛风,化痰入手,每用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甘温健脾之品。但病久则邪入于络,眼部受伤,可造成瘀血停滞。故外伤或病久者,又应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丹参。均在加减之列。“风为百病之长”。中医将起病突然者多责之于风。正气虚弱或营卫不和。卫气不固,均易招致虚邪贼风侵入。故祛风化澹对本病之治疗实不可少。营卫不和。风邪袭入者,又当加入桂枝汤以调和营卫。提高.在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表现为牌肾两亏者4例。这些患者均有头晕耳鸣。颈项无力。腰膝酸软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精上升于目,则目精彩光明。精气耗散则视岐。在健脾益气药中加入补肝肾之品。如仙茅、川断、枸杞子等均收到较好效果。总之。从整体来说。本病以牌虚和风邪侵入为主。故治疗首先考虑健脾益气和疏散风邪。但“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临床应根据其表现辨证施治,当不大谬。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51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