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明腑证二例

年代:未知
医家:吴安庆
开本:32开
来源: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舅父袁维岳,伏暑发疟,初起自以金鸡纳霜截疟,湿 渐化燥,邪传阳明之腑,神志模糊。某医以三鲜合紫雪丹进 治,由模糊而渐至发狂谵语。星夜速邀余往,距离百里,翌午 始达,某医犹未去,即告余颇以高年液枯为虑。余诊得两手脉 来沉滑,舌苔老黄厚腻,腹部拒按,下利清水。余曰:阳明腑证 已具,宜大承气汤下之。某医曰:病者已下利,腑气本通,苔色 燥黄,津液已大枯矣。且年逾耳顺,温病以救阴为第一义,枳、 朴之辛燥,硝、黄之咸寒,岂不重涸其液乎。余曰,不然。仲景 之所以立承气者,原为急下存阴。古人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 抽薪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92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