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急症的问题

年代:未知
医家:李介鸣
开本:16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用中医药治疗急症须注意的问题:1.总结辨证规律,重点提高疗效以中医药为主的临床研究,主要内容之一是总结不同病种的辨证论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的同志治疗热性病,按照温病卫气营血的辩证找出规律。温病卫气营血,是对急性传染·病为主的临床病证和生理病理的理论概括,是明清两代医家继承前人的理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独特的学术见解。他们将1963一78年内科住院病例中体温在37.5°℃以上、属于中医“热病”范時的感染性疾病分为93个病种、2,391例(其中病毒性感染8个病种,365例,全属传染病;细菌性感染50个病种,1,685例,只有伤寒、菌、症疾等极少数属于传染病;一般内科疾病并发感染而发烧的341例)。以上病例表现大多数均具有温病卫气营血诸证的脉证特点,按此辩证论治,专用中药治疗,多能收到较好效果,已为该所中西医所公认。温病卫气营血学说,不但适用传染病,而且也适用于内科热病的非传染性的感染疾病。从以上病例总结观察,证候表现以气分病较多,其次为卫分证。病轻之卫分病者652例,无一例逆传,而热盛之气分证则开始出现逆传变证(此一结果似与“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不尽相同)。因此,他们认为只要把握住气分高热之关,治疗多能奏效。如果逆传,则以“惊、展、脱”为多,故此更要守“麻、脱”之关。又凡高热均易伤耗阴津,故“养阴增液”又为当务之急。他们集中力量攻此三点,即把气分关,把质、脱关,养阴增液。但是,对内科热性病的治疗,必须要有一整套退热、镇惊、醒脑、开窑、保津、救逆的现代化制剂,才能提高治疗效果。他们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认为病在卫分及气分,无论病毒、菌毒或热毒,主要是一个“毒”字,所谓“毒不去,热不清”,因而找出立法指标:以“解毒清热”为法,重用解毒药。他们用败酱草、鱼程草、肿节风、虎等分制成注射剂,定名为“抗炎1号”,即“清热解 毒》针,临床治疗热在卫分及气分的发热病证,效果显著。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79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