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12例再发性麻疹的观察

年代:未知
医家:万文熙
开本:16开
来源:武汉市中医医院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一)前言一切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主席教导我们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好方法。研究医学科学,也同样要具备这种态度与方法,才能促进医学的发展,正如徐运北副部长在“中西团结合作努力发展我国医学科学”一文中所说:“实践是真理的标准,一切医药科学成果,都应当经过临床观察和科学实验去检定”;“不同的学派,由于实践的局限性,都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也就是都有不完全合乎真理的部分,对于这种不完全合乎真理的部分,必须通过艰苦的科学研究和反复的实践,才能进一步弄清,从而把人们对于客观箕理的认谀向前推进一步”。:麻疹一病,也同其他疾病一样,在历史上不断地实践,才创造出成为今天一整套的理论与治疗经验,然而旧的社会历史条件所限,中西学说,各有分歧,未能趋于一致。解放以后,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在正确贯彻中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新的体会,新的补充,正在一日千里,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向前推展,目前仅就麻疹一症而言,中西医之间业已初步获得统一认认,促成了中西合流的开端,但在某些关键与环节中仍有待今后进一步地通过实验作商确之必要,例如过去有些学者,认为麻疹经过本病可永远免疫,但征之实验,殊不尽然,亦有认为麻疹经过本病偶有再患者,症状往往较前轻快,此一说法,亦非完全尽然。笔者从实际临床经验中进行观察,再发性麻疹,确实时有人在,过去疏于记载,无法总结,爰将最近12例再发性麻疹报导于后,以备中西同道作进一步之参考。(二)麻疹概述麻疹是一种常见最易传染的发疹性热病,多发于冬春雨季,尤以一至五岁儿童,威染最多,其最突出的显明症状,是斑丘疹,把之碍手,状如麻粒,先从耳后前额开始,逐渐达于躯于及四肢,故名之为麻疹,在发疹前,往往大多患者,每于颊内粘膜上可查见麻疹特征之滑科二氏斑(按高镜朗氏考)在世界医学领域中,自1941年Rahe氏等将麻疹病原体培养于几胚成功后,由兹麻疹病因学上,始创立了滤过性病毒所感染的确証,其传染途径,则借飞沫与直接接触傅染。祖国医学里,早在晋朝永嘉年代支法存氏(约公元307年)即有临床症状及大流行之记载,迄后历代着迹繁多,经验深博,不胜枚举,因之列为几科四大症之一,(即瘟、麻、警、疳)粽合古人看法,麻疹发病之因,不外内蕴肝毒,外威天行,内外相感,因而发病,又以临床所见,多为肺胃二经症状,故其病机,亦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二痤之火热所致,因之,又有“疹毒属阳,发出于大腑”,“五脏皆见病症,肺经见病独多”之说,实质上与临床所见,上呼吸道卡他尔性炎症及现代医学中,麻疹的发病机制,病理形态症候学等,是基本上相符合的,惟胎毒一说,是否有其因素,尙待大家努力,通过实践有以争鸣而証实之。(三)病例选录及附表12例再发性麻疹患儿,均在1958年冬1959年春,麻疹在我地区流行时,经本人治疗痉惫,掌握了具体情况及小儿之体质强弱与家族史既往史,故能証实其为再发性麻疹,现将部份典型病例介绍于后。典型病例一:江展有,男,8岁,住堤角边24号,门诊1631号,于1961年2月22日来我部门诊。患者发病六日,开始时,时烧时退,咳嗽喷嚏流鼻涕,延至昨天,才出现麻疹,检查体温39.2°C,疹逼颅面躯于及四肢,形如麻粒,摸之碍手,神情疲倦,有时咳嗽作呕,大便希薄,食欲不佳,脉显弦数,舌苔薄白尖红,父母身体健康,1959年12月间,首以麻疹井发肺炎,在我部治愈,此次再发麻疹,疹虽透出,余毒仍燃,留伏肺胃,势将内迫,急宜清解为善,以白虎汤苇茎汤加减进退,四诊而愈。典型病例二:吴运广,男,4岁牛,住章家桑园66号,门诊号770,于1961年元月23日来我部门诊。患者发病三日,时烧时退,部本单位医务室西药(不明)及青霉素治瘀二次,热仍不解,逐来我部治疗,现高热(体温39.3°C)咳嗽流鼻涕,两眼汪汪,颜面潮红,耳后有小疹点隐伏若露,唇红舌盾亦红,口腔颊膜出现滑科二氏斑,脉浮,体质及营养尚佳,父母均健康无病,1959年春,曾以厂疹在我部治惫,此乃再发性麻疹,欲出不达急宜透解,迟则生变,以银翘散重用芦根,少佐粉葛以解肌,一剂后,疹逼躯干,但颗粒不全,咳喘唇焦,口渴,气促,化验室检查白血球27,000,嗜中性54%淋巴45%此乃疹毒盛,迫而囊肺,扑癸肺炎,即以青霉素20万单位肌注,一日二次,另以白虎汤泻白散加减,两治而愈。典型病例三:王云生,男,5岁,住凉墩1号,门诊号1042,于1961年元月30日来我部门诊。患者发病三日,发烧,咳嗽,流鼻涕,有时喷嚏,中指凉,耳后有小红点,隐隐出现,唇舌润和,神气清爽,大小便正常,脉浮数,父母身体壮实,1959年春,出过麻疹,在本市儿童医院及我部治疗痊愈,此次再发麻疹,气血和平,神情如常,即以跟翘散加味透解,服后疹出,依次收没而愈。典型病例四:朱福胜,男,4岁,住上滑坡146号,门诊号1516,于1961年2月19日来我部门诊。患者发病四日,发高烧(体温39.8°C),咳嗽鼻流清涕,两眼汪汪,差明不开,有时腹部偶而微痛,大便正常,颜面潮红,舌质颇赤,脉象浮数,父母体质薄弱,尚无其他痼疾,1958年冬,出过厂疹,在我部治疗,很顺利而愈,此次再发麻疹,初诊时,给以银翘散加减,辛凉透表,服后疹虽透达外出,惟疹色赤紫错杂,脉搏洪数,咳嗽气急,呼吸不匀,舌质红,干燥无津,神情疲倦,昏沉喜卧,口鼻粘膜出血,体温40.5°C,此乃疹毒燥甚,壅阻血分所致,形症俱重,当即以犀角地黄汤与白虎汤加减进退,四诊而愈。12例年龄性别分类表例数年龄性别四岁五岁六岁七岁八岁九岁总计男3211119女213合计531,11112(四)讨论与结语1.本文报导再发性厂疹12例,提供中西同道参考。2.本文病例均属门诊,1958年冬及1959年春,麻疹在我地区流行时,12例病儿均曾经过麻疹感染,井均在我部治疗,因之掌握了病儿的家族史既往史及体质强弱等具体材料,故能証实其为再发性麻疹。3.过去有些学者,认为麻疹经过本病后,可永远免疫,但从实际临床中观察,殊不尽然,确有研讨批驳之必要。4.再发性麻疹近年来,国内杂志中,偶有报导,但是否麻疹经过本病可永远免疫或因遽过性病毒之种类不同,而致复感,实有待大家进一步研究之。5.个人限于水平,气之经验肤浅,错误在所不免,但再发性麻疹之病因学说,实有待大家共同努力,通过艰苦的科学研究和反复的实践,进一步弄清,充实世界医学的领域。6.本文病例不多,但涉及病因免疫学范围极广,因之文中附录数例以资参考。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22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