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肾炎)

年代:未知
医家:王瑞卿
开本:16开
来源:武汉市中医医院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水肿(肾炎)张某男性59岁主诉:患水肿已半年,由腰腹以至足部完全水肿,足肿不能穿鞋,两腿肿胀发光,尤其大腿内侧腹腹更甚,小便淋漓不惕,瞳仁散大,眼目昏花,视力模煳不清,对面看不清人的面目,发病前大便经常溏泄,每日六、七次,继之足肿逐渐向上厘至腰腹,步履艰难,经人介绍要求针灸治疗。脉象沉细 舌苔薄白,腰部至足皆肿,以手按压,凹陷不起,瞳仁散大。治法:补肾健脾理胃渗湿,利水平肝。针灸经过:初诊一九五○年三月十八日。肾俞:在第十四椎下,旁一寸五分,灸三壮,补臀阳,消身肿,利小便。太谿:在足内踝后五分,针三分,补肾渗湿利水。内庭:在足次趾与中趾歧骨间陷中,针后局部放水,清理胃家郁热。行间:在足大趾与次趾歧骨间陷中,针后局部放水,清热邪平肝火。临泣:在足小趾与第四趾之歧骨间,侠谿穴上一寸五分,针后局部放水,清胆邪。二诊:三月十九日臀俞:补肾利水,灸三次。委中:在膝脑嵩的正中,渗湿利水,清利膀胱通调水道。针八分。三诊:三月二十一日百会:在两耳直上入髮际之正中,升提阳气,治矢气多。头维:在额角上五分,针二分,清头目,治头痛。四诊:三月二十二日脾俞:在第十一椎下旁,一寸五分,健脾助消化,渗湿利湿,灸三壮。阳陵泉:在膝下腓骨小头前陷中,清利胆经邪热。.五诊:三月二十三日太谿:补肾利水渗湿,灸三壮。飞扬:足外踝上七寸,清膀胱,针三分。六诊:三月二十四日商丘:在足内踝下一寸微前些,健脾助消化,渗湿,灸三壮。内庭:针三分,清利胃热。七诊:三月二十五日太渊:在手腕部寸脉前,补肺生津,针二分。偏历:在阳谿穴上三寸,清大肠经之热邪,利小便,针三分。合谷:在大指与次指歧骨间,补大肠之原气,针三分。八诊:三月三十日太白:在足大趾本节后,核骨下,补脾土,助消化,渗湿利水。丙庭:清胃家之邪热,疏调肠胃之气,针三分。九诊:三月三十一日三阴交:在内踝上三寸,补三阴,盆气血,健脾利湿,针三分。下廉:在足三里下六寸,清胃热利小便,针三分。十诊:四月一日水泉:在内踝后,太谿穴下一寸,盆肾滋阴。飞扬:清利膀胱,常作补肾之配穴,针三分。十一诊:四月三日肾俞:补肾滋阴,治腰痠,灸三壮。针灸结果:患者于第一次针灸后,腿肿即显着消退,自觉下肢轻松,大便次数减少,由每日六、七次减为一次。二次针灸后效果更为良好,腰部肿腹消退一大牛,大腿以下至足腕以上肿胀至消,小便很多,每次成桶。三次针灸后,患者矢气减少。四诊灸治脾俞,反应亦佳,歙食增多,渭化良好。六诊之后,脚肿至消,饮食倍增,于第七次针灸后,一切症状基本消失,继针四次,完全治愈,而.且视力恢复可以看报。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22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